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融通基金研究策划部总监康晓云:TitlePh

大机会在消费和新兴产业

2011-08-0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方丽
  ●下半年整体环境要好于上半年,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真正能代表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仍定格在大消费和新兴产业上,这也将成为资本市场两大长期投资主题。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股市更多是反映经济的增量与变化,未来增量来自于消费的增长和新兴产业的成长,而变化则来自于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改变,这两个方面都有机会。”融通基金研究策划部总监康晓云认为,A股下半年市场好于上半年,未来的大机会蕴含在大消费和新兴产业中。

  今年下半年好于上半年

  A股市场在7月份迎来短暂反弹,上周又经历一波下跌,不少市场参与者开始对下半年行情忐忑。康晓云认为下半年整体环境要好于上半年,市场存有结构性机会。

  对于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康晓云认为,宏观经济将在三季度企稳回升,因为7月、8月是企业压力最大的时候,而在9月、10月后有所好转。“9月、10月宏观思路有可能发生微调;而保障房和水利建设投资逐步启动,拉动作用也将逐步显现,这些都给三季度带来亮点。”他还认为,目前在房价受调控政策压制、而通货膨胀走高的背景下,压制房价能以时间换空间消化资产泡沫和压力,利于经济发展。

  据此,康晓云认为,下半年市场应该存在结构性机会,但不排除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低于预期,A股市场出现回调的可能。同时,上市公司盈利的风险也制约三季度行情,股市波动相对复杂。目前这样的平衡市要精选个股,寻找行业性机会的难度要高于挑个股。

  通胀引发的流动性问题一直困扰市场。康晓云则表示,若无新增涨价因素出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七八月见顶的可能性较高,但很快下来不现实,三季度CPI可能仍处于“高原地带”。不过,他还认为,通胀水平在中国是一个同比概念,今年基数较高,明年CPI降下来是大概率事件。

  康晓云表示,只要通胀有回落趋势,没有新增涨价因素,经济增长就会成为决策层重要考虑的因素。不过,保增长不意味着放松宏观调控力度。他认为,一方面,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整余地不大,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将会慎用,也不排除有加息的可能性。不过,再次加息对股市影响有限,而且加息的空间预计不大。另外一方面,下半年政策面仍将在投资上发力,只是投资的主体从地方换成了中央,中央财政可能通过补贴等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投资,尤其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会较大。

  康晓云认为,目前工资、土地等成本要素价格都起来了,未来政策取向将是“适度通胀、适度增长”。“2008年、2009年给市场注入太多流动性,而今年、明年都将是‘回收’流动性的过程。”

  看好大消费和新兴产业

  真正能代表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仍定格在大消费和新兴产业上,这也将成为资本市场两大长期投资主题。这正是康晓云最关注的两个方向。

  康晓云表示,股市更多反映的是增量和变化,中国经济主体未来增量方向体现在消费增长和新兴产业成长,变化就来自于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改变,这两个方面都有机会。

  新兴产业的魅力很大,在上半年中小市值股票泥沙俱下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具有核心竞争力、业绩稳定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已回到历史高位,甚至创出历史新高。在康晓云看来,在中小市值股票于2009年、2010年集体出现大牛市行情后,2011年是开始分化的第一年,而明年这一分化还将继续。

  “真正能从中脱颖而出的有两类,一类是产业经济已有一定的规模,产品和技术已具备一定市场基础的新兴产业;另一类是政策面积极推动、补贴到位的上市公司比较好。”康晓云更偏爱看得清楚、有业绩支撑的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认为北斗产业链、新材料、智能交通等是不错的投资标的。

  康晓云解读消费时更为乐观,认为在居民收入增加、经济结构正朝着提升国家和社会竞争力方向转型的背景下,消费改善和增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目前新的消费类上市公司不断涌现,消费板块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增加,走向多元化道路。”康晓云表示,目前白酒行业占据消费品市值的六成,占比较高,而消费类上市公司的丰富是未来这个板块的重要方向,从中选择优秀标的是他目前的关注重点。

  康晓云表示,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市场广度和深度等都是支持消费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目前中国已具备这一切条件,中国高端和低端消费都有市场。数据显示,美国“衣食住行”等消费品上市公司市值占整个市场比例已经过半,相比之下,中国未来空间很大。而且,从香港上市的内地消费品公司的走势看,能稳定兑现增长的消费类上市公司的估值,一直在25倍至50倍之间。从这个角度看,目前A股消费板块估值相对合理,对于“收益可预期,增长可持续”的优秀消费类上市公司,可以给予一定溢价。“消费类上市公司,衣食住行都不错,明年大宗消费品可能表现更好,因为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公 司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市 场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专 版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