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走别人走的路 基金新品上演模仿秀

2011-08-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姚 波

  见习记者 姚波

  今年新基金发行形势异常严峻,基金公司创新产品的胆量也随之减弱,纷纷跟风已面市的绩优产品,上演了一轮模仿秀。

  市场震荡低风险产品最受追捧,分级债基成为最多被模仿的对象。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今年已成立新基金157只,其中有43只债券基金,而11只是分级债基(分开计算),不少基金公司看准这一热销品种,申报同类产品。

  除了分级债基扎堆外,一些前期概念新颖、基金净值走势不错的基金也遭“尾随”,而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基金(QDII)中尤为突出。市场唯一的全球资源型QDII基金上半年曾一度领衔QDII基金收益业绩榜,两家公司就在6月申报了主题类似的全球天然资源和全球自然资源的QDII。而上海某基金公司6月推出国内首只奢侈品为投资主题的基金后,一个月内就有另一大型公司申报了以高端消费品为标的的增强指数型基金。而甚至部分投资主题还在审批中,已经有模仿基金接踵而至,如以境外房地产投资为主题的基金的QDII在5月申报后不满2月便有同类基金跟风而至。

  深圳某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称,由于大多数投资标的不存在排他性,面市后反响不错的投资标的会遭遇“羊群效应”,有的只是从境外市场搬个样子回来,只要市场反响好,大家就跟风上,没有太大限制。”该人士称。

  华泰联合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王群航认为,基金产品各家公司都可以做,不存在硬性限制,“跟风”盛行只能说明许多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缺乏创新能力。但市场对新产品的认识需要时间,某些概念可能并不如当初吸引市场的关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广 告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综 合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