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8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美国债务危机挑战全球资本市场神经

——从本次全球股灾思考美国经济迷局

2011-08-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吴棋滢
时报资料图
官兵/漫画

  编者按:两次危机、两种方法、一个结果,充分说明经济运行正常时候,政府应该少些干预,以让社会资源效率最大化;当经济运行倾向失控时,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以让经济运行能回到正常轨道。在现实经济世界,主流经济学以及奥地利自由主义学派应该都有生存的土壤,关键是何时采用需要斟酌。

  2011年美国经济的困境和这两次经济危机都不同,是供给和需求双双不足导致。未来美国经济要复苏必须供给和需求一起刺激,需要双管齐下。现在美国刚刚通过的减赤方案和经济复苏是背道而驰的,在这时候减赤不仅不能帮助美国经济复苏,反而会导致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遭受波折。美国前财长康纳利说过一句话 “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正在被应验。如何去美元化正现实地摆在全世界美债持有者面前。

    

  8月2日,美国奥巴马总统签署《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在最后时刻避免了全球关注的美国债务违约事件的发生。根据法案,预算控制将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提高债务上限9000亿美元,削减赤字近1万亿美元。第二步国会还将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在今年11月底前就新的债务上限与削减赤字的额度与具体内容提出建议。最终结果是美债上限将最低提高2.1万亿美元,最高提高2.4万亿美元;而赤字必须要至少削减2.2万亿美元,多至削减2.5万亿美元,并且没有任何加税条款。

  美债危机的解决让前期债权人紧绷的神经可以暂时放松,不用再担心美国国债会短期出现无法偿还或延迟偿还的违约风险。但是随后几天世界资本市场的变化却让投资者大吃一惊。8月4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大跌4.31%,国际原油也跌幅超5%;8月5日,美国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为AA+,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被下调。8月8日周一开盘后,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18%、道琼斯指数跌5.55%、英国金融时报指数跌3.39%、俄罗斯指数暴跌11.11%;俨然一次全球股灾上演。全球市场是怎么了,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已经来了吗?

  “政治闹剧”后的“狂风暴雨”

  我们认为,本次全球股市暴跌的导火索就是美国在7月底8月初的“美国债务上限上调”事件。民主党和共和党就债务上限以及是否削减赤字展开了长时间的磋商和投票,最终在截止日之前10小时达成协议。于是,民主党和奥巴马总统终于为2012年选举前不用担心债务问题来影响选举;而共和党也达到了削减财政赤字的诉求。但正是这场“政治闹剧”的妥协结果却将世界资本市场引入 “狂风暴雨”中。因为《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中的减赤条款可能会令之前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停顿,甚至把美国拖入新一轮衰退中。随后几天的全球资本市场走势也表现了对此的担忧。因为美国削减赤字将导致需求减少,进而导致美国进口减少,由此全球商品需求减少(黄金由于避险需要而走势独特),出口国出口减少利润下降进而影响其资本市场。全球股市在减赤后续几天普遍大幅下跌正是对此预期的综合反映。

  为什么美国削减赤字会导致美国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呢?这要从2007年美国遭受次贷危机谈起。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随后美联储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快速降低利率水平到0.25%并长时间维持在该利率水平不变;向两房注入流动性;实行QE1和QE2等等。但目前披露的数据却显示:2011年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幅2.2%,低于2010年四季度的4%。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0.8,呈现连续四个月下滑,消费信贷也是连续九个季度下滑;6月失业率为9.2%,依旧维持高位。这些数据表明2008年之后美国经济的复苏并未实现预期的目标,普遍认为削减赤字是为了让资产结构更安全、财务报表更好看,让国债违约的风险减小,但是实施削减赤字应该是在经济发展稳定、良好,可以承受消减赤字带来负面影响的时期才可以。但上面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明显不好,犹如一个濒死的人经过抢救刚复苏过来,现在却马上要被抽掉氧气,其结果就可想而知。因此可知,美国的这次减赤政策提出的不是时候,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堪忧。美国未来会怎么做呢?上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萧条危机的解决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

  两次危机 两种方法 一种结果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非主流学派是奥地利学派,它遵循的是朴素的经济学理论,坚持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反对干预主义,由市场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强调最好的社会秩序是自发秩序,类似中国老子的无为之治。我个人觉得,奥地利学派提倡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虽然会让社会资源效率最大化,但是由于人性特点、社会经济状况等一些因素的作用,会导致市场在某些时刻走向极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有说明),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战争,最终影响被大幅放大,1929年的大萧条就是因为没有先期干预市场最后导致崩溃的最好证明。而目前的主流经济学一般与这种自由主义根本立场背离,转向宏观调控和制度设计,通过人为力量让经济运行可控;或者当经济出现问题时,通过人为的宏观调控让经济运行回到正常轨道上,避免对社会形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照顾到了社会稳定,必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相对低下。

  美国上世纪30和80年代的两次大萧条,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使用方法却是天壤之别。罗斯福和里根两位美国总统,选择了两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图,并都成功地让美国经济度过了危机。一次是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远大于需求,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1932年,罗斯福采取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观点(而之前胡佛政府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放任主义的对策),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系列政策,史称“罗斯福新政”。1935年后,罗斯福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公平劳动标准法等立法,创立失业保险、老年保险、最低工资标准、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保障工薪族的经济安全。制造需求增加,让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进而让经济有效复苏,这次拯救行动成功了。另一次的经济危机开始于1970年,滞胀——这一新的经济难题,开始困扰着美国和欧洲。与大萧条时的“低增长、低通胀、高失业率”不同,滞胀则意味着“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也就是需求大于供给,通胀受需求影响而上升。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采纳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即减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缩减社会福利。这些措施,对当时的普通美国人来说,形同双刃剑。但这些措施有效地让美国重新从经济泥潭中成功脱困,此后美国通胀回落,经济开始走好。两次危机,两种方法,一个结果,充分说明经济运行正常时候,政府应该干预少些,以让社会资源效率最大化;当经济运行超过均衡并倾向失控时,就需要政府进行人为干预,以让经济运行能回到正常轨道。在现实经济世界,主流经济学以及奥地利自由主义学派应该都有生存的土壤,关键是何时采用需要斟酌。所以经济调控更像是一门艺术,火候的把握很重要,考验执政者的水平。

  量化宽松是必然选择

  2011年美国经济的困境和这两次经济危机都不同,是供给和需求双双不足导致。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的金融体系受到重创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社会有效需求也因此快速下滑。虽然美国公布QE1和QE2向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由于美国银行业在过去运用的金融杠杆太多,因此美国央行注入的流动性被美国商业银行用来努力修补资产负债表。这使它们在新放贷时非常谨慎,即美国的银行目前实际上并不愿意给企业进行放贷,特别是中小企业。也导致了虽然采取量化宽松,但效果有限。因此供给没有太多的起色,而需求这块政府也没有太多的动作。所以美国经济在过去两年复苏非常的缓慢。可以预见,未来美国经济要复苏必须供给和需求一起刺激,需要双管齐下。目前美国的通胀率还较低,美国央行有动力、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量化宽松,以让金融体系补血充分后能够反哺实体经济领域,进而推动实体经济层面的复苏。现在美国刚刚通过的减赤方案和经济复苏是背道而驰的,在这时候减赤不仅不能帮助美国经济复苏,反而会导致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遭受波折。

  毫无疑问,美国刺激经济,实行宽松政策会带来副产品——全球通货膨胀。但它却是解决目前美国甚至全球经济衰退的唯一可能手段。从历次美国上调债务上限的历史看,山姆大叔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的经济发展及安全问题,而不是债务持有者的债务安全风险。因此可以预见美国未来采取新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一个必需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QE3继续推出的概率极大(在美国通胀水平没有大幅上升情况下)。而且为了对冲减赤带来的影响,美国的宽松政策可能会比预期的要大,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有可能再次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的利率水平将会停留在历史低位,而美元依旧会维持弱势,黄金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而商品期货虽然说也以美元计价,但是商品期货还具有经济属性,经济若不景气,即使美元贬值厉害,商品期货的表现也要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下跌。因此未来美元指数的走势以及世界经济的动荡会导致商品期货波动剧烈。当然最头痛的还是美债的持有人,不得不承受美元贬值所致的实际资产缩水风险。8月7日,格林斯潘在接受NBC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表示:投资美国国债没有风险,美国可以在任何时刻印钞票还债。美国前财长康纳利说过一句话 “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正在被应验。如何去美元化正现实地摆在全世界美债持有者面前。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综 合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A017版:行 情
   第A018版:数 据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