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8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名 家TitlePh

地方融资平台会拖垮内地银行业吗?

2011-08-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钟 恬
  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 温天纳 (钟恬/供图)

  编者按:自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暴露以来,就被市场不断地渲染,原本就在低位徘徊的银行股自5月份以来,股价更是拾级向下。

  目前市场对银行股前景的预期分歧正在扩大:一种意见认为,由于政府偿还和担保比率高,短期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在可控范围,而且随着规模和结构的日趋明朗,压制银行股的最重要因素将随着数据的明朗化而逐步消除;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地方债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但其中存在的结构性风险不容忽视,短期内严格的监管措施和土地出让金的大幅减少将会加速风险的释放。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温天纳,为投资者解读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贷款的资讯以及市场对银行融资平台贷款质量的担忧。

    

  证券时报记者 钟恬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审计署有关数据出台以后,有市场人士认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不明朗性已经消除,对此你有何看法?

  温天纳:10.7万亿元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确可能触发新一轮坏账的高潮,最终将迫使政府第三次采取银行业援助政策。按照规定,内地银行业应在5月底前调整贷款条款,确保在建项目完成后,借款人每年两次偿还贷款。不过,目前内地银行业只完成不到50%贷款合同整改工作。在占地方政府贷款总额九成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中,约17%未能达成在到期前分期偿还本金协议,另有近40%每年只还款一次。

  目前内地银行需要考虑的是推进风险防控,笔者参考内地数据和资料,目前看似银行对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贷款的拨备并不足够,忧虑控制风险动作不够。

  市场也有传言,地方政府高估了作为融资平台贷款抵押品的土地价值。笔者估计未来银行将修改贷款合同、提高抵押品质量,优化基于贷款风险权重的资本水平计算。

  内地地方债务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银监会已敦促银行追收地方债款。至今年底,约四分之一地方债面临到期偿还,各地方政府正酝酿不同方式解决当务之急。恰逢8月A股市场将迎来限售股解禁高峰期,估计地方政府不排除借机沽货套现,以应对即将到期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

  一旦债务延期方式受限,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在今年中央控制楼市的大环境下,将不得不寻找其他渠道筹资还债。不少地方政府较有机会出售非控股的上市公司权益,用以还债,地方政府售股集资还债将成为下一个市场关注焦点。

  证券时报记者:你认为银行直接承担地方债相关损失可能性有多大?

  温天纳:首先,笔者初步评估,让银行直接承担地方政府债务(包括融资平台贷款)相关损失的可能性较低。在社会融资仍然以银行贷款和表外授信的背景下(2011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和表外授信占比仍达83%),银行仍是中央政府调控货币和经济的主要管道。而正是因为政府在2009年发文〔银发(2009)92号〕让银行配合中央政府“4万亿”刺激计划的背景下,融资平台贷款数量才呈现爆发式增长。如果未来出现的损失都让银行承担,这必将影响到未来银行对政府政策(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支援)的回应和执行力度。

  其次,政府财力是实力的保障,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政府财力可承载范围内。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8.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0.9%,其中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4.06万亿元。而2011年第一季度,国家财政收入更是达到2.61万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财政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在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占GDP比重约26.8%的10.7万亿元地方债务总额谈不上沉重。

  另外,中央已经开始尝试让地方政府发债及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进行积极探索,这些都将使违约的机会减小。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退一步来看,如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真的大规模违约,对银行的影响会有多大?

  温天纳:根据之前披露的银监会调查资料,2010年底9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有约23%可能存在问题,即约2万亿元的贷款可能成为坏账。如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三方博弈的结果,是让各方都承担三分之一的损失,则银行有约6600多亿损失要承担;平均分摊到未来5年,则每年约核销约1300亿元。那么这部分损失对银行业整体净利润(2011年预计将实现1.1万亿元的税后净利)影响也就是10%多一点。而目前银行股如此低的估值水准,已过度反映对未来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台贷款整顿清理工作的推进,平台贷款特别是上市银行投放的平台贷款质量会是好于预期的,应该不用太过担心。

  证券时报记者:也有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地方债所引发的潜在风险虽然引起广泛关注,但这不是银行股长期以来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更让机构投资者担心的是前段时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因为一旦监管标准提高,可能引发银行的又一轮再融资潮。对此,你怎么看?

  温天纳:尽管地方融资平台的实质冲击可能没有想像中那么大,笔者认为投资者还是需要留意内地银行业监管要求的近期变化。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对内地商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权重系数及资本充足率计算等方面提出较多的调整。假设《管理办法》中关于资本充足率计算的方法真正执行,则银行业将普遍面临资本短缺的局面。巨量融资缺口将对经济和银行经营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一是影响证券市场发展,不利于政府鼓励直接融资发展的初衷。可以看到,2010年内地A股10131亿元实际融资总额中有约4270亿元分配给了银行股融资,银行再融资实在饱受争议。若新《管理办法》生效,则由于资本要求的提高,银行或将继续掀起一轮融资高潮,这无疑是对资本市场的巨大打击。因为大规模、频繁的银行融资将抢占实体部门企业直接融资资源,影响资本市场环境。

  二是过度的资本约束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援。新《管理办法》的计算方法实际上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再融资普遍不受欢迎的情况下,银行将一方面通过提高贷款定价来提升其盈利水准,从而增加对资本的内生补充。另一方面则在分母上放缓风险资产尤其是贷款增长速度,从而增加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这两种措施都是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间接剥夺,而最终也会对整体经济效率造成影响。

  不过,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势必力争有利的条件,最终执行的版本可能也会趋于协调和平衡,未来对银行的影响或有所减轻。

  证券时报记者:事实上,接二连三的再融资,已让银行股成了惊弓之鸟。今年上半年银行股大多在低位徘徊,你认为下半年银行股还会再受困扰吗?

  温天纳:市场对于银行体系风险的担心,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个方面。目前,银行体系的风险整体上在可控范围,不过看似略逊市场预期。

  由于通胀尚未回落,内地宏观调控放松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信贷紧缩还将继续,银行的经营压力未能减轻,估值水平也较难出现根本性的回升。在港股市场上,内银股是此前跌市的重灾区,平均市净率(PB)降至新低,部分甚至降至不足1.1倍,相信业绩放缓、融资忧虑等问题都已在股价反映出来。

  不过,虽然银行股市净率很低,并不代表不会再跌。尽管内地中小银行在加息周期以及向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获益较大,但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是最脆弱的,因此中小银行所受的影响也将较大。

  ·链 接·

  温天纳主要投资观点

  1内地地方债务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银监会已敦促银行追收地方债款。恰逢8月A股市场将迎来限售股解禁高峰期。估计地方政府不排除借机沽货套现,以应对即将到期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在今年中央控制楼市的大环境下,将不得不寻找其他渠道筹资还债。不少地方政府较有可能出售非控股的上市公司权益,用以还债,地方政府售股集资还债将成为下一个市场关注焦点。

  2目前内地银行需要考虑的是推进风险防控,目前看似银行对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贷款的拨备并不足够,忧虑控制风险的动作不够。

  3在社会融资仍然以银行贷款和表外授信的背景下,如果未来出现的损失都让银行承担,这必将影响到未来银行对政府政策(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支援)的回应和执行力度。

  4在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占GDP比重约26.8%的10.7万亿元地方债务总额谈不上沉重。另外,中央已经开始尝试让地方政府发债及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进行积极探索,这些都将使违约的机会减小。

  5假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真的大规模违约,如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三方博弈的结果,是让各方都承担三分之一的损失,则银行有约6600多亿损失要承担,平均分摊到未来5年,则每年约核销约1300亿元。那么这部分损失对银行业整体净利润(2011年预计将实现1.1万亿元的税后净利)影响也就是10%多一点。

  6尽管地方融资平台的实质冲击可能没有想像中那么大,投资者还是需要留意内地银行业监管要求的近期变化。此前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假设关于资本充足率计算的方法真正执行,则银行业将普遍面临资本短缺的局面。

  7由于通胀尚未回落,内地宏观调控放松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信贷紧缩还将继续,银行的经营压力未能减轻,估值水平也较难出现根本性的回升。(晓甜 整理)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综 合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A017版:行 情
   第A018版:数 据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