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派钱抗通胀港府不及澳门大方惹争议

2011-09-0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孙 媛

  证券时报记者 孙媛

  为对抗通胀,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先后启动发放现金补助计划。港府因未兼顾非永久居民并对贫富阶层无差别对待,使得“还富于民”的良好愿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另也有学者认为派钱对缓解通胀作用较小。

  香港特区政府今年3月修订财政预算案,决定向全港610万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居民派发6000港元。香港21家银行逾1000多间分行及120多间邮政局8月28日起开放,处理政府派发6000港元的登记事宜。据悉,香港政府将以年龄分阶段派发,首批申领者是65岁或以上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居民。

  同时,为缓解居民生活压力,澳门行政会日前完成讨论《2011年度现金补助》行政法规草案,于8月30日起发放一次性现金补助,总开支17.8亿澳元。草案规定,凡于2011年6月30日前符合条件的澳门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居民,分别获发澳币3000元、1800元。这是澳门特区政府今年第二次向居民发放现金补助,也是连续第4年向市民派发现金。每名澳门居民,今年将分别获得累计7000澳元和4200澳元的现金。此外,澳门特区政府还向每名居民的中央公积金(退休金)账户注资6000澳元。

  派钱是一项在香港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政策措施,香港岭南大学学者何泺生认为,香港物价上升主要是由于进口货品价格上升,其中以消费品为主,相信派发现金不会额外增加市民的消费需求,对通胀影响温和。

  香港政府首次派钱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舆论认为,相比发钱来说,用退税或减税的方式还富于民,让民间自由运用资源,更符合“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的理财哲学。不过,舆论也认为,减税容易加税难,发钱不失为灵活之举。而且,从民间反应看,多数人对发钱持肯定态度,穷苦者认为是“救命钱”,富裕者也表示可以拿来用做慈善。

  在给市民分红方面,香港并不是开路先锋。澳门多次全民分红;去年台湾地区有关方面也曾向全体居民发放过“消费券”。在国外更是不乏先例: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全民退税;在新加坡,政府从财政盈余中拿出资金,直接向国民派发,让国民分享国家财富增长的成果。

  同样是派钱,各地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分配方法。澳门的派钱方案相对兼顾公平,其方案争议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充沛的财政收入来自高昂的博彩税;而香港特区政府的收入则比较“来之不易”,主要来自卖地、工资税和利得税等。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环 球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数 据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行 情
   第C011版:行 情
   第C012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