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专家论道TitlePh

美债还本付息的数字游戏

2011-09-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章玉贵

  美国之所以能让别国为自己的金融烂账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买单,就是吃准了世界各国对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可以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回流到美国,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支配的现金。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只要外国政府和企业不放弃美元结算的偏好,美国即便欠下数十万亿美元的债务,也不会有事。所谓的“还本付息”就是一种数字游戏。美国支付的利息完全可以通过美元贬值稀释掉。

    

  伯南克在怀俄明州举行的美联储年度经济座谈会上,称美联储已做好准备使用额外工具以促进美国经济复苏,不过伯南克并未进一步表明将实施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预计QE3悬念要到本月才能揭晓。

  其实,正如“末日博士”鲁比尼稍早前所说的,伯南克是否在本次央行年会上宣布QE3不再重要,年底之前肯定推出,因为美联储几乎没有什么“弹药”,差不多只剩下QE3选项。

  低成本的合法劫掠

  日本人最早提出“量化宽松”概念,但用得最频繁也最娴熟的是美国。说白了,这是一种经济政策兴奋剂,为的是创造新的流动性。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

  所以,“量化宽松”不在负责任的经济政策之列。小国玩不得这种政策游戏,更没有资格玩。但是美国可以玩,而且越玩越上瘾。伯南克就有这种偏好。

  先是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于当年12月推出了第一次量化宽松(QE1),向市场注水了将近1万亿美元,不过收效甚微,美国的经济数据依然令人失望。急火攻心的伯南克于2010年8月27日在怀俄明州杰克逊城的联储官员聚会中宣布了他的QE2计划,再次拧开货币水龙头。细算2008年12月以来的前后两轮该项政策,美国实际上已向市场注水2万多亿美元。尽管伯南克在2011年7月14日的美国参议院就经济及货币政策发表半年一次的证词中,表示将不会有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E3),此次央行年会上也不敢做得太露骨,但谁又能保证一个习惯了随地小便的人会立马改掉这个习惯?

  伯南克自然明白,既然美国现在还有印钞票的特权,过期不用才是傻瓜。

  美国吃准了铸币税特权

  站在全球经济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美国这种极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众所周知,求解世界经济复苏难题,治本之策在于全球协调一致的负责任行动。例如,美国应鼓励储蓄并减少财政赤字,限制支出,提振实体经济;欧洲国家应维持低利率以刺激消费需求,同时还要降低金融化享受的倾向;日本的金融改革应继续,并加强财政政策对投资的激励;而大多数亚洲顺差国家则应增加内需,提高大众消费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石油出口国可以考虑增加其社会消费支出,增加在石油生产及经济结构多样化方面的投资,等等。但是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博弈各方对失衡调整的方式远未达成共识。特别是美国,由于保持现有的全球经济失衡反而有利于维持美国在经济领域的霸权地位,所以迟迟不肯采取负责任的经济行动。

  世人不禁要问:作为全球经济主导力量的美国,在凭借自身的金融特权低成本掠夺他国财富长达60多年之后,在本国经济已经到了寅吃卯粮的境地,为何依然没有展现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美国何以能够屡屡成功“绑架”别国为其外部负效应极大的经济发展模式买单?全球经济走向稳定乃至健康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美国之所以能让别国为自己的金融烂账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买单,就是吃准了世界各国对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由于短期内美元危机的爆发缺少时间和制度性底蕴,因此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轻易抛弃美元,美联储依然充当着世界中央银行。甚至,美元的背后可以没有黄金的支持,美国发行债券的背后也不需要国内储蓄的支持。于是,在这种“铸币税特权”架构内,美国可以绑架各国经济而不必承担多少后果,而美国之外的其它各国却必须承担美国经济波动的成本。

  本质是高明的欺骗

  有人比喻,牙买加会议是给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补办一个葬礼。

  不过,美元反而借此完全放开了手脚。表面看来,美元地位是削弱了。实际上,美元地位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以美元纸币为本位的世界浮动汇率制大行其道。这期间,尽管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金融创新和各种金融工具,但本质则是一种高明的欺骗。

  在美元本位下,美国欢快地玩起了赤字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闹得西方世界异常惊慌,但美国却趁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之机,让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大幅上升。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放弃了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而改用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手段。从此,美元印钞机开始满负荷运转,铸币税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向世界拼命注水的美国也过起了债务经济的生活。

  形象地说,在债务经济的框架下,美国即便不生产也不愁过日子。因为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用美元去国际市场买就是了;而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又可以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回流到美国,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以可支配的现金。当然,美国出于强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是不会放弃实体产业的。但美国可以做到保留选择的权利。而缺乏本位币的国家,必须通过出口换汇,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元储备;而为了美元储备保值增值,这些国家又不得不去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跌入了所谓的“美元陷阱”。

  所以,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只要外国政府和企业不放弃美元结算的偏好,美国即便欠下数十万亿美元的债务,也不会有事。所谓的“还本付息”就是一种数字游戏。美国支付的利息完全可以通过美元贬值稀释掉。

  按照格林斯潘对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的解读:“美国增加债务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种职能,因为负债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成本的降低以及国际金融载体范围的扩大休戚相关。”格老的意思非常明白,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美元本位下的美国印钞他国买单。

  其实,从经济基本面和国家行动能力来看,美国完全可以按照正常逻辑解决自身的债务问题,但这不符合霸权国家的个性。在替代性货币力量发育成熟之前,各国千万不要指望美元会老死在自己的床上。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亟待摆脱“美元陷阱”。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专 版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创业·资本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专 题
   第A009版:环 球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