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大宗交易买方转型市值管理

2011-09-0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东亮

  证券时报记者 李东亮

  在传统的大宗交易中,券商作为交易通道方收取约0.3%。佣金,买方机构赚取3%~5%不等的利差,负责牵线搭桥的掮客也可获得2%左右的“介绍费”,只有这些角色都齐了,卖方机构才得以顺利减持。

  不过,海通证券大宗交易拍卖方式的出现,已令这一局面悄然改变,买方机构不得不朝着市值管理和风险对冲基金管理的方向转型。

  作为大宗交易买方机构,每股赚钱虽微少,但动辄百万股以上的交易足以让买方机构获得可观的收益。不过,近日几家大宗交易的买家同时向记者抱怨,海通证券对解禁后的限售股进行拍卖的举动被越来越多的券商效仿,连非券商的个人掮客也加入“拍卖”行列,让利益格局本已固化的大宗交易行业顿时生变。

  据业内人透露,在大宗交易拍卖中,由券商召集几家,甚至十余家买方机构,以折扣价公开拍卖,折扣低者可获得该股权。在此过程中,券商利用拍卖作为筹码,在与买卖双方进行佣金谈判中占得先机。不仅如此,很多非券商的个人掮客为了争取较高的“介绍费”和卖方机构的青睐,也纷纷加入大宗交易拍卖这一行列。

  对此,卖方机构为获得较高的卖价或者较低的折扣自然满心欢喜,但却让本已白热化竞争的买方不得不再出高价。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大宗交易抛盘950亿元,卖方机构给出的平均折扣较去年下降0.005个百分点,买方机构为此多付出4750万元。

  上述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大宗交易行业在长期享受政策红利之后,即将出现变局。众所周知,除利用政策红利外,资金优势同样也是大宗交易必备的,但是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民间借贷资金利率大幅飙升至30%以上,这让买方机构资金的机会成本随之大幅攀升。

  此外,在大宗交易的过程中,买方机构常常不得不与上市公司股东进行信息沟通,很难避免接触敏感甚至内幕消息,较高的资金成本和游离在违规边缘的担忧同样成为大宗交易买方机构悄然转型的背后动因。

  记者调查显示,市值管理和期现套利,成为多数买方机构的首选转型方向。在长期与上市公司沟通的过程中,买方机构积累的重要股东资源成为其开展该业务的重要先机。此外,风靡全球的市值管理较为阳光化,且重要股东无论出于保值增值的需求,还是融资需求进行质押贷款,将股权交与市值管理机构进行打理完全合规。

  而部分买方机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市值管理,还从华尔街引进了为数不少的金融工程博士,除做市值管理外,还在发行风险对冲的产品方面做出尝试,风险对冲基金管理无疑也是买方机构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报 告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