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双城记TitlePh

一位港漂人的通胀之困

2011-09-0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徐欢

  证券时报记者 徐欢

  在香港读书、工作已超过7年的朋友小罗,最近刚刚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小罗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近一年来,香港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令“港漂”已久的小罗难觅安宁。

  从内地进口的食品涨价了,猪肉比年初贵了30%以上,姜、蒜价格也翻了一番,街上的快餐店基本都涨价了10%~20%,上班来回的交通费也涨了5%,从日韩进口的化妆品以及服装也有了不小的涨幅……每次和记者交谈,小罗的抱怨都会增加几分。

  眼看着物价不断飙升,手中的港币却在不断贬值,小罗心里尽是着急。“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在上涨,粗略算来,现在每个月的生活费比一年前差不多上涨了30%。”小罗说,“每次回到深圳花人民币都让我很心疼。”

  回想当初到香港时,人民币兑港币在1:0.8的水平,“那时,在香港挣的钱,如果拿回深圳消费,相当于打了个八折。而且,因为很多商户坚持按1:1的比价接收港币,在内地以港币消费也颇受商户欢迎,有时还真能感受到某种优越感。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今昔对比,小罗很是感叹。

  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日益升值,令与美元挂钩的港币“很受伤”。目前,港币兑人民币已经累计贬值了约25%。随着港币的不断贬值,港币在内地的地位也大不如前。由于商家预期港币会有持续贬值的趋势,现在内地商家甚至都拒绝接收港币了。反而是在香港街头,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打出“欢迎使用人民币”的标语。

  “现在与内地的朋友比较薪水,我都得打个八折再计算。漂在香港,已经不像从前那么有吸引力了。”小罗说。

  谈到未来,这位“港漂”的香港人忧心重重。“不知道港币贬值还会持续多久。本以为在香港挣到的钱会更值钱,可以尽早实现在内地置业投资的梦想,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似乎不太现实了。”小罗说。

  现在,为了对抗通胀,让手上的货币保值增值,小罗每月领到薪水之后,除了基本花销之外,都会将手中的港币转换为人民币,然后回到深圳存入内地银行。不仅存款,他还投资了人民币产品。“目前港元的息率太低,在香港存钱根本没有吸引力。虽然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不高,但仍高过香港,而且,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在内地存款至少能实现资产保值的目标。”小罗说。

  他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购买人民币相关的理财产品,“上次财政部来香港发国债的时候,我也参与认购了。另外,我担心港元持续贬值趋势,还在内地委托家人帮忙买了几份人民币保单。本来在港股投资的钱,也已经将其中的2/3转回内地委托家人投资A股了。”

  “反正,为了让未来生活更有保障,不能光把港币捏在手里不动。”小罗说。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