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棉花收储今日启动 棉价借力回稳

2011-09-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沈宁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新年度棉花临时收储工作从今日起正式启动。

  昨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和财政部经建司发出《关于启动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的通知》,决定自9月8日开始,启动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将依据方便交储、有利管理、节约成本的原则,合理布局收储库点,视收储情况,分批分期启动新年度收储工作。

  据了解,此次棉花收储的适时启动实乃意料之中。自本月初新棉花年度开始以来,国内市场棉价已经连续五个工作日低于国家公布的棉花临时收储价格19800元/吨,触发了收储预案的启动条件。

  “既然国家启动收储了,那么棉价的中期底部也就基本探明。”上海中期棉花分析师见惊雷表示,今年新棉丰产的概率较大,对棉价形成利空。但国家敞开收购后,理论上可以收购近一半的国内棉花产量。我国棉花常规年产量在650万吨左右,而纺织企业实际年需求棉花大概在1000万吨左右,若收购300万吨,进口需求会增强,棉价总体易涨难跌。

  收储政策对于当下疲软的市场,无疑将起到稳定作用。昨日,郑棉期货在连续两个交易日调整后呈现回稳态势,主力1205合约收报21710元/吨,上涨160元。现货市场棉价在进入9月后也有小幅回升,部分地区3级皮棉最新报价超过20000元/吨。

  然而,对于收储政策效果能否立竿见影,短期内带动市场回暖,多数市场人士仍心存疑虑。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周小球称,从零星的加工企业新棉收购情况看,棉农对棉价预期较去年有所下降,4.5元/斤左右的价格交售活跃。目前,棉纺行业尚未明显回暖,仍处于消化库存阶段,在下游行业较为低迷的情况下,去年抢购籽棉的局面本年度基本绝迹。市场寄望收储政策能缓解新棉供应压力,从而也间接降低各环节资金成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纱产量244.6万吨,环比下降6.17%;1-7月纱产量累计为1585.5万吨,同比增长11.2%,但较上年同期增幅收窄5%。国内纺织行业景气度环比未见明显好转。

  “在行业依然有赖于收储政策支撑的背景下,棉花现货价格很难出现大幅上涨,而期货远月价格也将受到套利资金的限制,单边上涨的时间还远没有来到。我们预计CF1205合约在未来6个月的波动上限为22400元/吨。”周小球认为。

  江苏某棉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当地新棉现货价是高于收储价的,国内各地新棉还未到大量上市的时间,今年主产区新棉产量会有所增长,后期市场走向还要观察籽棉收购价的变化。而从企业角度看,资金偏紧对于新棉收购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机 构
   第A012版:机 构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