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尽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2011-09-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茉楠

  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制造业比重增速远远超过美国。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拉动。企业高收益利润缘何而来,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力价格长期扭曲。1998年到2008年,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未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环境、资源瓶颈等因素恶化,中国低成本的优势将逐步消失,加快实施“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进而实现中国整体转型已经没有延误的理由。

  

  中国经济总量与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反观高增长背后,却是全球财富分配的失衡。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产出大国,却依然摆脱不了低端制造的困惑,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所言,“今天我们对贸易关系所做的描述已经有所改变,重要的东西不是贸易的不平衡,而是要看价值中的增加部分”,“制造强国”应该是中国整体转型最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78至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约15%,高于全部工业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幅。“中国制造”庞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每产生10%的增长,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制造业比重增速远远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业中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上升。以加工贸易为例,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通过各种贸易方式进口必要的设备,建立起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因此加工贸易开始出现顺差。加工贸易进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的关系。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

  “中国制造”依然“三低”

  然而,与“美国制造”的财富创造能力相比,“中国制造”还有不小差距。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在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国制造业品牌只有17个,由于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单价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我国制造业部门对美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呈现明显的恶化趋势,反映出我国单位出口商品交换能力的减弱,出口的每单位商品获得的贸易收益和贸易附加价值却在下降。

  我国出口高速增长是靠出口数量急剧扩张带来的,而且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转移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对美的贸易,从而增加了虚幻的贸易顺差。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的贸易分配中处于失衡状态,造成了全球前五大贸易顺差和逆差经济体占全球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比重从20年前的20%扩大到今天的60%。

  其实,在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制造者是海外跨国公司。最近十余年,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拉动,尤其在出口商品与顺差中,外资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08年为例,中国出口商品的顺差为2954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商品出口的顺差为1706亿美元,占顺差总额的57.7%,另外加工贸易顺差达2968亿美元。

  劳动力价格长期扭曲

  由于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等原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由此,全球生产性资本根据资本收益率高低及利润极大化原则进行配置。压低要素价格提高资本利润率。中国目前的资本占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世界银行基于中国120个城市的1240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得到,中国工业企业2005年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超过15%,私营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9%,外资企业为22%,均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收益利润缘何而来,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力价格长期扭曲。就劳动力成本而言,过去近30年,我国资本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1998年到2008年,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高顺差没有并没有获得高收益。按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计算,美国消费者支出的88.5%其实花在了“美国制造”上,包括占消费支出大头的服务费用。事实上,美国消费者支出只有2.7%花在了中国制造的商品本身上。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对美出口占中国对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9年的6.6%增长到2008年的17.7%。与此同时,尽管美对华出口总额在不断上升,但其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却从1989年的9.7%降到2008年的7.2%,因此,低端制造高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中国必须向高端制造转型。

  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美国下一步的新经济刺激计划来自哪里?很可能就来自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重振。从创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大超越”,“确保美国在高端制造业的领先地位”是近来奥巴马所极力倡导的新战略。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必将是美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是高收入的高端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对于中国而言,未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环境、资源等瓶颈意味着中国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开始,中国低成本的优势将逐步消失,如果中国不能真正建立起国家的创新基础,不能尽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又逐步失去了低成本的优势,将会导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的双重流失,这是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因此,加大科研和新技术领域投资,加快实施“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进而实现中国整体转型已经没有延误的理由。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机 构
   第A012版:机 构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