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应启动对康菲溢油事件刑事调查

2011-09-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杨 涛

  9月5日,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方义向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海洋局分别递交公开信,要求国家海洋局向刑事司法机关对康菲公司提出控告,启动刑事司法调查程序,使刑事司法机关迅速介入该起事故调查。此前,贾方义因提出康菲应设立100亿元赔偿基金而备受社会关注。

  据《新民周刊》8月31日报道,截至目前,渤海溢油事故已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其中劣4类水质海面超过870平方公里。与这些海面污染同步而生的是,海洋生态环境遭受的损失和临海渔民遭受的损失更不可估量。可以说,这场海洋污染事故,已经完全不是仅仅是简单的民事索赔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刑事责任的追究了。贾方义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启动刑事司法调查程序,完全合法和正当。

  此次事故,康菲公司及其相关工作人员极可能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所谓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康菲公司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海洋大面积的污染事件,严重污染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符合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构成。

  其实,对于这样一起涉嫌刑事犯罪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根本不需要公民向公安司法机关申请,有关机关就应当主动启动刑事调查程序,查明事故真相,处理相关责任人,将他们送上法庭。因为,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是侵害了公共利益,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也是公诉案件,作为公民授权组织的公安司法机关,就负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和使命,应当主动立案调查这些侵害公共利益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司法机关及时迅速地启动对康菲溢油事件的刑事调查,开一个海洋污染事故中追究刑事责任的先河,才可能促使康菲公司严肃认真对待溢油事件,认真处理善后事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同时,通过追究康菲公司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才能警戒其他类似的从业人员,来认真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规操作,防范在发生事故后仍然隐瞒不报,任由污染扩大,及时迅速回应民众的诉求,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作者系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机 构
   第A012版:机 构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