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锂”想之路并非坦途

2011-09-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强

  证券时报记者 李强

  尽管从各大媒体的报道及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我国锂电池行业似乎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各大制造企业摩拳擦掌,准备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大干一场,但证券时报记者在与一些企业的交流中发现,我们的“锂”想之路并非坦途。

  首先,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前,锂电池发展极有可能陷入搞生产一哄而上、最终需求惨淡的尴尬局面。众所周知,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到底何时才能实现产能释放尚是一个未知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单凭热情和理念,根本不足以把这个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我国锂电池产业进入高铁式大跃进发展模式,其后果将非但不能推进节能减排,反而会造成产能闲置甚至是环境的破坏。

  其次,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大都是小型的民营企业,从电解液的生产、正负极材料的生产到隔膜材料的生产,再到电源管理器件的生产,都有相对较大的技术壁垒,而目前来看,“各自为战”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导致了产业链条拉得过长,难以保证电池的质量、安全以及使用寿命。

  再次,从废物处理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锂电池的电解液主要成分是六氟磷酸锂,这种物质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它的污染性比干电池的污染性要高出若干倍,如果处理不好,将对地区的水源、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最后,从技术创新、技术标准、人才结构以及资金投入上来看,我国很多电池生产企业跟国外企业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多氟多(002407)董事长李世江曾对记者坦言,虽然在国内,我们很多技术标准已经上升为国家标准,但是跟国际相比,我们还要用好几年的时间去追赶,国内这方面的研发人才和研究经费实在太少了,未来之路还很漫长。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