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8月两市限售股共减持3.14亿股,较7月份下降33.58%TitlePh

大小非减持产业生意萧条 买方机构PE化

2011-09-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黄兆隆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接盘大小非行为渐增。 (IC/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暴利行业也难挡股市萎靡的冲击。8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实际减持量相较7月份大幅下滑了约三成。作为捕捉解禁股猎手的一些买方机构开始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转型,并正式加入市值管理的团队中。

  8月限售股解禁降三成

  生意萧条,是如今不少专注于限售股解禁业务的买方机构提及最多的字眼。

  根据证券时报今年7月底的报道,8月份限售股解禁市值为2148.78亿元,环比7月份增加了62.32%,为年内第五高的月份,这也是下半年单月解禁市值最高的月份。不过,中登公司日前发布的统计月报则显示,8月份沪深两市办理解禁的限售股合计20.27亿股,较7月份的34.13亿股相比下降了40.61%。其中,两市通过二级市场卖出已解禁限售股共3.14亿股,较7月份的4.73亿股下降了33.58%。

  除了减持总量下降以外,限售股日均减持数量及减持数量占成交量比重也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8月份限售股日均减持0.14亿股,较7月份的日均减持0.23亿股下降了39.13%。股改限售股减持数量占当月成交量的比重为0.1%,也较7月下降了0.04个百分点。

  事实上,除了去年11月份以外,近一年来A股限售股日均减持数量和减持占成交量比重均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二级市场表现低迷,解禁股折扣率较低,而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却更高。

  “在当前股市低迷的背景下,大小非认为在这种股价水平上抛售并不合算,并且抛售还需要找基金公司护盘,维护的成本较高。目前大小非主要是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但直接在二级市场减持已经比较少了。”中投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分工明确的暴利产业链

  大小非解禁的产业链曾一度让不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私募基金、券商和公募基金积极参与其中,在A股市场玩起了一幕越解禁越涨的游戏。

  其基本逻辑为:券商营业部通过大小非开设的账户找到客户,一般收取减持金额1%的佣金后介绍给券商的资产管理总部或者私募机构,待打折的基准和比例谈妥后,直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卖给承接机构,并要求在该券商账户减持以收取1%。的佣金。在维护股价上,它还需要公募基金参与股票拉涨后的护盘。部分公募基金通过承接私募基金的抛压也参与其中,由此一度出现了大量机构席位高位换仓的现象。在此之下,部分股票形成了越解禁越涨的潜在逻辑。

  “这个链条上,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的董秘、研究员利用消息以中介身份参与其中。”国信证券研究所相关人士表示。最典型的手法便是“涨停板出货法”,即直接从二级市场上把标的股票封在涨停板,然后在涨停板上出货。这也是风险控制比较严格、需要快进快出的买方机构的最爱。

  在这条产业链上,还有一个参与主体不容忽视,即是在大小非解禁来临前,专门承接解禁股然后再转让以获取差价收入的买方机构。不过,如今这种转手买卖已不太方便操作。

  “股市行情好时,尤其是创业板刚要解禁时,市场上常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他们倒手解禁股便能做到数亿利润。数亿规模的项目他们也能承接,大小非的要价一度逼近9.8折。”深圳永新怡投资公司融资业务部负责人说。

  利润压薄买方机构PE化

  据了解,受低迷的股市行情影响,大小非解禁股平均折扣率已经降至9折左右,最高不超过9.5折,这意味着其中间的差价收入有限,部分买方机构逐渐也被洗出了限售股解禁市场。

  “大小非解禁股最低折扣能达8折多,已明显压薄了买方机构的利润空间,但他们还要与其他机构分蛋糕,导致最终拿到手的利润更为有限,并且容易触碰监管红线。”深圳永新怡投资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悉,一线监管机构曾对机构买入创业板及中小板股票进行窗口指导,相关监管部门也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对倒”列为基金监管的重要因素。在此之下,买方机构转型尤为迫切。

  “PE化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方向。因为买方机构积累了资金和渠道优势,掌握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和拟上市公司群体信息。”深圳永新怡投资上述负责人说,“至少能对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横向和纵向的覆盖,除了扮演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也是他们目前较为红火的业务。”

  此外,市值管理也成为部分买方机构的转型方向。在长期与上市公司沟通过程中,买方机构积累的重要股东资源成为其开展业务的先机。

  “买方机构与大非签订市值管理协议,通过股价的维护来收取一定费用,有些还会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业务结合;但是这块利润并没有战略投资那么高。另外,买方机构还可针对公司的融资需求提供质押贷款,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展股权质押业务。”中投证券前述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道。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焦 点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基 金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