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坐上安全垫以待时机

2011-09-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唐 立

  证券时报记者 唐立

  上周,大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缴存基数,冻结资金约700亿元。但由于公开市场净投放1000亿元,资金面并未受到明显冲击。9月15日,中小银行保证金存款开始缴存准,冻结资金约800亿元。但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1390亿元,能部分缓解中小银行保证金缴存的冲击。

  光大证券分析师沈维认为,本月下旬以后资金面将会趋紧,一是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明显减少,本月最后两周到期资金仅290亿元;二是季末和临近十一长假,银行体系整体的备付需求会大幅增长。即使考虑财政存款在9月季节性投放所释放的流动性以及外汇占款的适度增长,9月下旬资金面仍需谨慎看待。

  据媒体报道,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项目将启动。目前,中国政府总体债务水平仍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截至去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仅相当于去年中国GDP的27%。市场人士预计,我国政府掌握的国有资产总量巨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沈维也认为,从中长期看,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能有效缓解其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而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的压力,但短期则需看具体方案及市场反应。

  总体来看,沈维对银行股仍持积极看法,相对收益明显,绝对收益可期。主要原因有:

  (1)强劲的盈利增长,低估值加上机构低配置,银行股具备极大安全边际。

  (2)来自监管与政策方面的负面冲击短期消化。

  (3)银行股在目前的估值和位置对负面因素反应相对钝化,而对正面因素则相对敏感。

  短期趋紧的资金面或对银行股形成一定制约,但未来很可能因政策在边际上松动的预期以及对宏观经济预期改善的催化而出现上涨。沈维认为大型银行的防御性较好,中期则推荐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中型银行组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焦 点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基 金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