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清盘警报声声急 阳光私募自救忙

逾一成私募产品累计单位净值不足8毛;自掏腰包扩大规模、修改止损线等成为私募自救常用方法

2011-09-1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胡晓
官兵/漫画

  证券时报记者 胡晓

  今年疲弱的A股市场,不仅让做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亏损严重,就连标榜绝对收益的阳光私募也由于亏损严重,清盘警报频频拉响。为了避免被清盘,阳光私募开展了一系列自我救赎的行动。

  101只私募净值低于8毛

  好买基金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101只阳光私募累计单位净值不足8毛钱,其中29只阳光私募累计单位净值已经不足7毛钱。如果按照目前信托公司通常适用的规模和净值两种清盘标准来看,这些阳光私募的清盘警报已然拉响。

  据了解,由于阳光私募发行走的是信托渠道,信托公司在发行时一般都会和阳光私募签订清盘条款,最为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连续一年阳光私募资产管理规模低于2000万元;另一种是阳光私募产品亏损超过一定比例(目前以净值跌幅超过20%最为普遍)。一旦阳光私募触发上述条款,信托公司就会要求强制清盘。

  好买基金数据还显示,目前在821只阳光私募产品中,共计有101只阳光私募累计单位净值已经不足8毛钱,占比超过10%。其中29只阳光私募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已经低于0.7元。5只阳光私募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不足5毛,分别为鑫鹏1期、时策、龙马1期、中国优质1号和塔晶华南虎,而成立于2007年12月30日的鑫鹏1期截至8月19日的累计单位净值仅为0.3035元。事实上,该产品自成立以后,净值便一路下探,2008年4月该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就已经跌入5毛区间,在此后三年的时间里,该产品的单位净值大部分时间都不足0.4元。

  从上述29只累计单位净值不足7毛钱的阳光私募产品成立时间来看,其中19只产品成立时间在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3月之间。当时,A股市场正值高点,可见这部分基金主要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中受伤严重,并且在2009年和2010年的小牛市行情中没有抓住反弹机会。从上述阳光私募产品的掌舵人来看,大部分都是草根出身,不少人甚至是炒股大赛冠军或者股评家出身,此类投资经理在操作上大多喜欢快进快出,甚至只买入1只或2只股票,风险控制能力较差。因此,一旦遭遇单边熊市,很可能就再也无法翻身。不过由于亏损严重,很多阳光私募公司的主业已经不再是资产管理,转为代客理财或者贩卖炒股软件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有少数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出身的阳光私募管理人由于市场节奏把握不好,导致旗下产品净值亏损严重,因而陷入了清盘传闻。以上海一家大型阳光私募为例,从该公司网站公布的净值可以看到,该公司今年发行的4只产品没有1只净值在1元以上,其中2只产品的净值已经跌入8毛区间,而该公司去年10月发行的一款产品截至9月9日单位净值仅为0.7742元。

  为免清盘“各显神通”

  为了避免产品被清盘,不少阳光私募开展了自我救赎的行动。以西南一家阳光私募为例,该公司2007年股市高点发行了一只阳光私募产品,亏损严重,目前单位净值已经不足5毛钱,记者曾致电该公司销售人员,表示想购买该产品,但是该人士表示,目前这款产品已经不再销售了,现在该产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

  事实上,像这种由于亏损严重,遭遇清盘危险而不得不自掏腰包解围的阳光私募不在少数,如今年清盘的龙马2期,正是由于自有资金出现断档,解围不及时,而导致资产管理规模连续一年持续低于2000万元,被迫清盘。

  除了自掏腰包,注入资金解除清盘警报之外,也有私募采取并购手段,寻找业绩表现较好、投资能力较高的私募投资经理作为“智囊团”,以期将业绩做好后,再度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以深圳一家2007年成立的阳光私募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以来,共计发行了两只阳光私募产品,由于业绩表现一直不佳,其中一只产品已经被强制清盘,而另外一只产品目前也亏损了60%左右,客户流失严重,加上公司核心投研人员相继出走,该公司已经没有资深投资经理能管理这只产品,为了避免业绩再度下滑,该公司寻找了一位业绩十分优秀的新生代私募代其管理上述产品,两家公司按比例分享业绩提成。

  此外,还有不少濒临清盘的阳光私募大打感情牌,希望客户能够放宽清盘条款。一家阳光私募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由于谈判能力较弱,在发行产品的时候和信托公司定下的止损线过高,即当净值跌幅超过15%就要立即清盘。但产品成立以后,市场表现一直不给力,净值很快就跌到了9毛钱,信托公司开始发函提醒,要求该公司尽快将产品业绩提升上去,否则将强制清盘。为了不被强制清盘,上述私募基金公司给所有客户发了一封长信,对产品业绩快速下滑表示道歉并分析了下滑原因,希望将止损线从8毛5分钱放宽至8毛钱。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信息披露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综 合
   第A011版:机 构
   第A012版:专 题
   第A013版:焦 点
   第A014版:市 场
   第A015版:理 论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数 据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