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特写TitlePh

大宗交易:谁在月光下疾行?

2011-09-1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东亮

  证券时报记者 李东亮

  “每个群体都有其自身价值,对于我们这个群体来说,自身价值就在于让大宗交易得以实现。”北京某大宗交易买方机构负责人李强(化名)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大宗交易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灰色的,似乎大宗交易的买方总是不喜欢在阳光下亮相,却更像是一个月光下疾走的神秘人。

  李强表示,对于大宗交易,最大难度在于寻找客户,潜在客户多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少数是上市公司高管。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客户,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要求短时间内出手大额股权。但是,国家大宗交易制度的设计,是要避免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因此要求大宗交易的买方要起到平滑股价的作用。但买方的“托市周期”多数只有3~5个交易日。

  “除非股东承诺日后释放利好,我们的持股周期绝不超过5个交易日。”李强称,“吃大宗交易这碗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各据优势,寻找项目的途径也各有不同。但主要渠道有三种,一是通过上市公司董秘,二是通过券商,三是通过上市公司大股东。”

  李强表示,由于大宗交易的买方需求远超过卖方供给,因此,很少有卖方主动找买方,除非有特别的背景。“掮客很重要!”李强称,多数买方机构是没有上市公司股东资源的,有时股权出售方又极为分散,这就需要广布眼线寻找客户,撮合大宗交易的掮客也就应运而生。这些掮客包括上市公司的董秘、券商营业部的总经理等。“掮客给我们提供线索,我们按成交额为其提供一至两个百分点的回报。”李强介绍说,这是行业潜规则。

  “其实这个行业还是有科技含量的。”李强不无得意地表示,我们会给客户提供多种方案,减持量和减持时间点的选择、折扣的计算以及所得税率的变化都是设计方案要考虑的因素。确定减持量主要考虑对股价的影响;减持时间点的选择、折扣的计算主要考虑买卖双方的利益分割;选择减持地点是因为各地方的所得税率不同,我们要及时了解各地方政府的税收动态信息。

  此外,大宗交易股价折扣率的高低也很重要。2010年,沪深两市的折扣率平均为6%,今年,各类股东的减持力度虽有所加强,但买方资金仍严重供过于求,因此,平均折扣率已降低至5.46%。李强表示,他给出的报价主要考虑解禁量与日均成交量的比值、公司盈利能力以及股价高低,计算公式非常复杂。

  “有时候难免还会产生内幕交易嫌疑。”李强压低了声音说,购买股权一般要和大股东沟通上市公司的信息,有些信息的确非常敏感。个别股东甚至承诺日后释放利好,但要求买方机构溢价收购股份,最离谱的要求溢价率高达10%。有些买方机构愿意接手这样的股权,“但我们几乎不敢触碰内幕交易。”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信息披露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综 合
   第A011版:机 构
   第A012版:专 题
   第A013版:焦 点
   第A014版:市 场
   第A015版:理 论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数 据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