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TitlePh

指数投资潜力巨大 要避免同质化

2011-09-2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孙玉
董宇明/摄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昨日在“第五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表示,中国指数化投资发展潜力巨大,推动指数化投资是“势在必行、恰逢其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指数和指数化投资的投入,完善指数研发编制,未来在行业指数、风格指数等方面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张育军指出,七年来指数化投资保持了平稳运作,成为基金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总体来看,除了不到10只具有基本规模(20亿以上),大部分指数化产品都面临着产品不好卖、同质化严重、规模过小、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受到中国经济转型、指数化投资宣传不足、投资人教育培育不够、基金行业指数化投资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

  “进一步推动指数化投资势在必行、恰逢其时,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指数与指数化投资。”张育军表示,未来上交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从长远规划业务发展。他建议未来应当大力推动指数化投资,特别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大对指数与指数化投资的研发与投入,更全面地展开被动投资、指数化投资的研究宣传推广工作,投入更多的人力培养人才、布局指数化投资的业务与风控体系建设,举全行业之力加大投入,共同研究宣传推广指数化投资与被动投资。

  张育军指出,囿于历史条件,过去编制的指数仍然存在缺陷,需要作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同时在行业以及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推动下,国内市场必然出现新的指数需求,亟需对指数编制加以完善。他举例说,目前基于市场需求的行业指数仍然较为稀缺,策略指数还没开始,中国主题指数编制也才刚刚出头,未来在行业指数、风格指数等方面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他表示,在推进指数和指数化投资过程中,应着眼于被动投资的基础设施与风险控制建设。如果没有风控体系的建设,没有基础设施、基础业务流程的投入,被动投资很难健康稳健向前发展。

  “未来指数化投资发展潜力巨大。” 张育军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具有推进指数化投资、组合指数投资化的坚实基础,而且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稳健快速的发展进程当中;从目前指数化投资的规模、投资人群来看,与同市场的规模,同基金的规模,同投资者的群体相比还非常小,如果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系,上交所ETF日均成交仅20亿左右,比重仅2%,而西方占到1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指数与指数化投资仍然具有广阔的潜力和空间。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专 题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