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水稻试验亩产926.6公斤隆平高科业绩暂难受益

2011-09-2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向南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

  昨日下午,湖南省农科院宣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隆平高科(000998)总裁刘石表示,这个产量对整个行业有指引作用,水稻大面积种植有望达到亩产700公斤。国泰君安分析师秦军认为,由于试验成果属湖南省农科院,且目前尚难大面积推广,因此很难与隆平高科业绩产生联系。

  据悉,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18块试验田共107.9亩。9月18日,这片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正式进行收割、验收。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成员到场进行现场监督验收,并进行产量测定。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表示,亩产达到926.6公斤是一个很大突破,“尽管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实验成果,但高产品种首先应该在实验上有突破,才能向应用上推广。这个结果对亩产提升会有帮助。” 据悉,926.6公斤是袁隆平院士最新攻克的水稻亩产高峰,袁隆平团队先后在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

  据了解,目前水稻亩产在500至600公斤,与实验产量相差甚远。“现在亩产900公斤的投入产出比太大,还不能产业化,水稻达到亩产700公斤还是有希望的。”刘石表示,大面积推广滞后于科学试验,滞后多长时间除了要看品种本身的表现外,还要看公司为该品种对应的农户、市场、经销商制定的配套措施,以及推广企业的执行效率。

  刘石认为,本次试验的“Y两优2号”水稻只是被证明高产,实际上稳产和广适性也是衡量种子品质的重要方面,如果推广,还需要稳产性能比较好才行。在种子领域,不同品种的表现不同,例如玉米种子先玉335产量高,而郑单958在稳产上更胜一筹。

  秦军认为,这次高产结果只是在百亩试验田中得出,还无法大面积推广。他表示,这次试验成果属于袁隆平团队所属的湖南省农科院,跟上市公司隆平高科并无关系,如果隆平高科想要取得该成果,也要跟其他企业一样走招拍挂的形式。“一般而言,这种实验成果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很难产生直接联系。”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专 题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