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中小券商设新型网点需谨慎

2011-09-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时下,对于券商经纪业务而言,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即将开闸的新型营业部。记者调查发现,业界关注焦点主要为网点设立准入资格和业务模式上,且多数券商摆出志在必得的架势。不过,记者认为,除非净资本实力雄厚、研究和资管能力突出,中小券商设立新型营业部应量力而行,不然反受其累。

  记者对新设的传统营业部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首次开户的投资者,还是从其他营业部转户的投资者,绝大多数对佣金率较为敏感。如果新型营业部严格执行佣金率相关限制性规定,上述投资者选择新型营业部概率较低,这无疑会大幅延长营业部客户积累时间。

  其次,券商原有营业部即可向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等增值服务,且收取的佣金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没必要选择在该券商新设的新型营业部开户,毕竟新型营业部佣金率相对较高。除非新型营业部能选址在社区、三线城市等传统营业部未覆盖的区域。

  据了解,目前新设的传统营业部要实现盈亏平衡需要3年左右时间,收回成本则需要6年~8年时间。新型营业部对相关资本和人力投入会比传统营业部更高,那么要实现盈亏平衡无疑需要超过3年时间。而在全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大幅滑坡的当下,对多数非上市的中小券商来说,要持续进行资本支出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按照新型营业部的相关新规草案要求,新型营业部主要经营活动应为金融产品销售、特定资讯服务、投资顾问服务以及财富管理等增值服务,并且直接来源于增值服务的收入占到营业部收入的主要部分。虽然上述“主要部分”的具体比例尚未明确,但不少券商预计应不低于50%。然而,对于多数中小券商而言,这个销售目标很难实现。

  首先,就整个证券行业来说,目前绝大多数券商提供的资讯服务、金融产品等均与二级市场挂钩,且缺乏结构化产品。一旦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客户将毫不犹豫退订相关服务,或者大量赎回金融产品,届时50%的增值服务比例将无法兑现。

  其次,中小券商的代销动力不足和自制产品能力差也应引起行业注意。除了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等一些大型券商外,许多券商自身积淀的研究实力仍有待提高,而且研究所覆盖的上市公司范围较窄。此外,超过八成的券商资产管理产品少于5只,还有不少券商旗下没有参股或者控股的基金公司,而且券商销售系统外产品的动力向来不足。

  (李东亮)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基 金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