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压榨行业亏损持续 油脂价格难言大跌

2011-09-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哲
  供应紧张仍然为油脂价格提供支撑。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李哲

  随着铜价刷新10个月来低点,市场对于大宗商品的后市悲观情绪弥漫。不过,在农产品市场上,紧张的供求形势仍然为油脂价格提供着支撑,但是在高达661万吨大豆港口库存的压力下,油脂价格也难以大幅上升。

  商品市场依然对欧洲债务危机忧心忡忡,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基金公司纷纷减仓,更加重了市场的悲观情绪,致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持续下挫,一度跌破13.50美元。虽然大豆以及豆油期货市场因经济风险有较大波动,但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在成本支撑、中长期乐观预期,及国内政策调控下,振幅明显小于期货市场,国内一级豆油现货价格集中在10200元/吨~10400元/吨之间小幅震荡。

  据格林期货研究统计表明,目前进口毛豆油到货成本比沿海四级豆油价格高600元/吨~700元/吨。四级豆油港口价格与毛豆油进口成本倒挂现象难以消失,抑制了豆油后期进口量,同时也支撑国内豆油价格。现阶段进口大豆成本集中在4300元/吨~4500元/吨,按照9850元/吨~10000元/吨的四级豆油来计算,豆粕成本也在3300元/吨左右。

  截至本周,无论是以当期到货的大豆成本、近月船期大豆成本,还是以港口大豆分销成本测算的大豆压榨收益均为亏损,说明当前豆油或豆粕价格存在低估。毕竟国内大部分油厂自2010年11月份起就一直处于压榨亏损的局面,有的长达到8个月至9个月。虽然目前压榨利润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因而在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国内到港进口大豆预期成本仍将高企的背景下,国内油厂挺价意愿仍然较强。

  然而,尽管国内油厂涨价意愿强烈,不过市场库存仍然庞大,制约价格的涨势。据统计,截至周一,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量约在661万吨,去年同期库存为607万吨,而5年平均库存431万吨。目前9月大豆进口累计到港量为281万吨,消耗量维持在16万吨左右。海关数据显示,8月到港量为451万吨,而市场预计9月430万吨。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也显示,9月份中国进口大豆预报到港量上调至430.93万吨,明显高于早先预估的321.28万吨。8月份进口大豆实际到港量为374.82万吨,略低于早先预估的384.87万吨。

  显然,高达661万吨的港口库存大豆压制了市场涨势。20日,国家拍卖30万吨大豆,又是以流拍告终。自今年3月以来的拍卖连续流拍,油厂没有参与购买的意愿,显示国内供应仍充足而需求不振,也表明市场对大豆走势信心不足。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基 金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