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公募基金再战私募投顾

2011-09-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宁

  证券时报记者 张宁

  近日,有多只以公募基金公司为投资顾问的阳光私募产品再度现身市场。其中,仅广发基金、兴业基金两家基金共计发行了8期产品,这些产品投向二级市场,并主要配置于定向增发。

  不过,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受近期A股震荡走势影响,上述相关产品表现平平,多数单位净值已在1元以下。

  公募基金管理阳光私募产品盛行于2008年,最高峰时曾有10多家基金公司管理超过30只私募产品。公开资料显示,包括华夏、嘉实、博时、易方达、大成、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曾开展过该业务。

  其中,华夏基金是这类业务的最大开拓者,高峰时共担任了10只阳光私募的投顾。但这些产品多数业绩不佳,据记者从中诚信托和国投信托处了解到,由这两家信托发行的、华夏基金担任投顾的产品均已相继清盘。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产品跌破止损线,二是因业绩下滑且遭遇赎回,致使规模低于合同要求而被迫清盘。

  继华夏之后,其他基金公司也相继主动或被动清盘退出。截至昨日,记者查询目前的基金系私募发现,仅有嘉实基金、大成基金等管理的少数几只私募产品仍在苦苦支撑。

  事实上,在2009年基金专户开放“一对多”后,其业务模式已和操盘阳光私募产品区别不大。而这也是公募基金相继退出证券信托领域的原因之一。

  对于目前部分公募基金公司选择再度开辟私募战场,华澳信托一位人士表示,在高端理财市场,由于信托已经营多年,富裕人群对于信托模式也都比较认可,基金“一对多”并未能因此抢占太多份额。并且,相对于信托模式,基金“一对多”的监管要更严格,风控成本也较高。此外,在A股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不排除部分公司有抄底的倾向,而借道“信托”的方式相对较为隐秘。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