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豆价有望重拾升势

2011-09-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黄银燕

  自9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意外利空之后,国内外大豆开始阴跌不止,连油粕亦跟盘下挫。对于当前仍处于跌势之中的豆类期价而言,后市将何去何从呢?通过对后市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大豆重拾升势的可能性较大。

  近期美豆期价持续回落,为后市美豆的销售赢得价格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拉动美豆的出口需求,进而为豆类期价带来支撑。随着美豆步入收割期,后市新豆将集中上市,中国对美豆的进口需求也将趋升。当前我国新豆上市价格基本在4000~4300元/吨,而进口大豆的港口分销价在4250~4300元/吨之间,考虑到美豆的出油率较国产大豆高出2~3个百分点,只要进口大豆比国产大豆价差不超过200元/吨,其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自9月份以来美豆期价持续回落,意味着10月上中旬到港大豆分销价有望快速回落。与此同时,国产大豆继续回落的空间将较为有限。一方面,若国产大豆收购价低于4000元/吨,农户的惜售心理将支撑大豆价格;另一方面,今年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有望延续,大豆收储价格或有所提高,这也将支撑大豆价。据此,我们认为后市美豆价格优势将促使我国对美豆进口量趋增,从而提振美豆。而美豆的上行也将对连豆形成溢出效应,同时国内大豆现货价格也将对连豆期价产生支撑。

  中长期来看,政府大力整顿地沟油事件有望增加油脂的消费量,为豆类期价带来上涨动力。据专家保守估计,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可以说,地沟油约占了我国食用油消费量的10%左右。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对地沟油产业链进行大力打击和整顿,这意味着后市正规食用油的消费量因为地沟油的退出而增加,这对油脂油料而言是个利好。我们认为,地沟油事件只能在短期内对食用油消费产生抑制,中长期来看,其有助于增加正规食用油的消费量,从而为油脂油料带来上涨动能。

  季节性统计显示,10月至11月大豆步入季节性上涨期。通过对2001~2010年大豆指数10年的月度季节性走势数据统计来看,大豆9月份上涨的次数为6次,下跌的次数为4次,也就是说上涨的概率为60%,季节性上涨不明显。但从10月至11月的统计数据来看,最近10年间大豆上涨的次数分别占到了70%、80%。另外,从涨跌幅统计来看,9月至11月的平均涨幅达到较高水平,这进一步增加了后市大豆上涨的可能性。

  (作者系南华期货分析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