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
环球观察 美联储剑走偏锋 无奈之中隐含杀机 2011-09-2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游石
证券时报记者 游石 当地时间周三,美联储推出一项非常规的经济刺激方案,计划到2012年6月,出售剩余期限为3年及以下的4000亿美元中短期国债,同时购买相同数量的剩余期限为6年至30年的中长期国债。随后,全球金融市场以美元上涨,股市、大宗商品暴跌作为回应。 美联储该项新措施被称为“扭转”操作,即在不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前提下,延长持有的国债期限,其结果是导致国债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扁平化。昨日,美国十年期国债和三个月期国债利差缩窄至1.87%,创自2008年9月雷曼破产以来的新低。 首先,从其市场影响来看。其一,市场对“扭转”操作取代直接印钞票的第三轮宽松货币政策(QE3),感到失望。美联储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吹大了金融资产和通胀泡沫,如果没有新的强心剂,泡沫恐难以维持;其二,目前欧债危机正处于关键的时间节点,希腊政府持有资金只够支付到10月份,美联储出售中短期国债,相当于回收中短期的美元流动性,这将给欧债国带来更大压力,进而冲击欧元体系和其他金融市场;其三,美联储刻意压平收益率曲线,利差缩窄不利于短借长贷的银行业,美股金融板块昨日领跌,整体跌幅超5%;其四,奥巴马上周宣布3万亿美元减赤计划之后,美联储又紧接着抛出“扭转”操作方案,无疑增加了美元的吸引力,而美元作为套息交易和全球货币扩张的源头,一旦大幅反弹,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颠覆性影响。美元指数现已回升到78点上方。 其次,在上述市场判断基础上,探寻“扭转”背后的经济意义,也很有价值。根据一般经验,由于流动性偏好,长期利率应相当程度上高于短期利率,即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这是经济健康的形态,表明社会长期资金需求旺盛,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活跃,也有利于刺激银行信贷。但自今年2月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和三个月期国债利差从3.6%一路跌到2%下方,预测机构不断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为挽救经济,美联储采取了非常规的“扭转”操作,刻意压低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朝向非健康形态,可谓刺激政策一剂“偏方”,虽然有问题,但也可能有效。因为该措施在牺牲金融机构利益的既定前提下,能否激起非金融部门的投资热情,不得而知。历史上,美联储只曾在1961年进行过类似试验,最后失败告终,但现在美国经济、政治环境与当时相比已有很大不同。 美联储为何要剑走偏锋?很简单,因为传统工具已经无效。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基准利率在0—0.25%的超低水平维持近3年,跌无可跌,美联储无法再通过下调基准利率刺激经济。而2009年、2010年两轮量化宽松,除了制造通胀和资产泡沫外,对实体经济也无实质性的改善,还招致各国不满,如果再来QE3,美国核心利益——美元地位恐怕不保。但面对经济滑向深渊,美联储作为货币主管部门又必须要折腾些动作出来,于是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的“扭转”操作,便成为“死马权当活马医”的无奈之举。 目前,美国经济很像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破灭后的钝化状态,低利率和疲弱经济进行长时间的消耗。令人担忧的是,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不同于日本,在经济无解情况下,有可能采取攻击性金融政策,通过美元汇率涨跌引导全球资本大范围转移,进而转嫁危机,这值得我们提高警惕。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