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券商认购千万ETF 基金回报交易席位

2011-09-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木 鱼
  官兵/漫画

  证券时报记者 木鱼

  一批规模偏小的证券公司在出资千万认购了新发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后,对应基金公司立即在这家小券商开了基金交易账户并进行大笔交易,其中有的交易是短线频繁买卖股票,这些交易引起了基金业内的关注。

  小券商千万认购ETF

  2011年6月,某沪市ETF上市公告显示,一家2010年经纪业务排在60名开外的小券商认购了该ETF约1500万份;然而在该基金今年8月底发布的2011年半年报中,这家小券商已经退出了该ETF的十大持有人。

  同时公布的该ETF联接基金半年报显示,从2011年4月初基金成立到6月底,该联接基金买卖了1.7亿元的股票,全部交易佣金都给了认购对应ETF的小券商,交易佣金接近15万元,另外还租赁了这家券商的交易单元进行了近250亿元的债券回购交易。而在此次认购ETF之前,这家基金公司成立8年来旗下任何基金都没有租用过这家小券商的交易席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联接基金今年6月底没有持有任何股票,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频繁买卖1.7亿元股票,占该基金6月底净资产20%以上,而这些频繁买卖股票的行为显然和联接基金跟踪指数的投资目标相背离。

  无独有偶,2010年下半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另一家小券商认购了某ETF接近2000万元,占了该ETF上市交易量的近5%,该ETF于2010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当年12月底该小券商就退出了这只ETF的十大持有人。2011年这家上海基金公司再次发行另外一只ETF时,该小券商再次大举认购,分两个账户合计认购规模接近1000万元。

  就在2010年下半年,该小券商首次入围了这家上海基金公司的基金交易席位,并且半年时间里就交易了超过23亿元,将近200万元的交易佣金给了该小券商。2011年上半年,该小券商又从这家基金公司那里拿到了超过20亿元的交易量和约170万元的交易佣金。

  争夺高佣金客户

  在上述一系列交易的背后,是新发ETF销售困难和基金股票交易高佣金率两大原因。

  在国内的基金销售中,监管层明令禁止基金公司将券商销售或认购新基金和基金的交易量或交易佣金挂钩,但实际操作中,基金公司往往不顾相关禁令,把交易佣金当作向券商卖基金施压的手段之一,暗地里将交易佣金和认购新基金挂钩起来。

  近两年新基金的销售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只能在交易所市场销售的ETF产品。相比上证50ETF、深100ETF和上证180ETF三大百亿老ETF,新ETF发行十分困难,有的甚至真实销售量不足2亿份的基金成立最低规模,基金公司往往通过找券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或保险公司“赞助”新ETF发行,ETF上市后这些机构很快卖出或赎回ETF。

  在券商经纪业务中,基金的交易佣金成为券商行业的“大肥肉”。在券商新增客户的平均交易佣金率在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六的情况下,基金的交易佣金依然维持在万分之八的水平,因此券商为了获得基金这样的高佣金率客户,经常出现在ETF等上市新基金的十大持有人中。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专 版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