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新基金管理费悄然升至2%

2011-09-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方 丽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基金业是否到了提价的时候?一款正在发行的新基金规定管理费为2%,远远超过业内平均1.5%的水平,而该产品的托管费也达到0.35%,同样高于业内平均0.25%的水平。

  Wind数据统计,目前管理费率超过1.5%的基金达到30只(分级基金分开算),而最高的就是近期发行的一款新基金。其余管理费率较高的主要是“洋”标牌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产品,这类基金的管理费率一般是1.8%或1.85%,托管费用也高达0.3%或者0.35%。

  从整体基金费率来看,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确定了1.5%申购费率,以及1.5%的管理费、0.25%的托管费,这一费率几乎成为基金业约定俗成的规则。打破这一常规的基金通常是加了“创新”两字的产品,2006年推出复制基金时,基金公司普遍采用了2%的认购和申购费;保本基金的赎回费用很高,一般是在1.8%至2.75%之间。

  除了公募基金,具备提取业绩报酬“特权”的一对多产品,管理费要价也不菲,目前有5只一对多产品的管理费超过2%,最高甚至达到2.4%。而目前一般阳光私募产品在提取业绩报酬之余,年管理费率一般为1%至1.5%,少数产品为2%。

  业内人士表示,“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是对公募基金长期投资的一种支持,未来管理费的高低可以由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来约定,应该把管理费放开。目前国内有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将公司收入完全和业绩挂钩,有些券商发行产品采取不收管理费,只在业绩达到5%或者6%之上时才提取利润分成。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业绩激励制度也可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与国外相比,国内基金管理费偏高,但销售费率偏低。国内销售费率为1.5%左右,而欧美国家则高达5%,这样国内银行就会挤压基金公司管理费的收益,部分基金公司已出现生存问题。因此,基金公司有提高费率的冲动,可能未来管理费、认购费等费率水平将与海外接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专 版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