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3万元成大户 基金发行进入“冰窖期”

2011-09-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俊琳

  即使是在富庶的江浙地区,购买3万元的客户就已经成了渠道的大户,享受VIP重点服务。新基金发行之艰难可见一斑。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新基金发行无疑已经进入“冰窖期”,来自基金公司的信息显示,在一些渠道内,主动愿意购买基金者人数寥寥,经过多次动员也不见成效。不仅如此,不少渠道竟然出现了购买几万元基金就成为该渠道中“大户”的现象。

  一位渠道销售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她遇到了从业以来从未见到的基金销售惨状。“我们在向来富庶的江浙渠道内,基金销售的单子都很小,甚至购买3万元的客户就成了一个渠道的大户,被当成VIP客户重点服务。”她在跑完一圈银行渠道后告诉记者。

  事实上,新基金发行难是今年以来全行业的共同感知,下半年以来这种艰难更一天天加剧。另一家基金公司渠道销售人员更表示,自己为了培养重点维护的渠道,就在该渠道购买了自家公司的新基金,最后清算结果却显示,当时这一笔几万元的单子已经成了该渠道最大的一笔成交单。“我是为了起到示范效应带头购买,以鼓励该行客户经理多拓展客户,只是没想到我就成了这个‘头’。”他无奈地表示。

  目前,各家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都是一肚子苦水,连续的基金发行不仅使他们无暇顾及家庭,更使自己的客户资源消耗殆尽,机构客户也难以帮忙,新基金发行规模越来越小。“现在我打电话或者去渠道拜访,对方已经害怕了。”一家中型基金公司销售人员无奈表示。不仅如此,为了维护几个重点渠道,每次新基金发行他都会购买,发行完毕发现,虽然自己所购买的金额并非是渠道最多,但也成了最多的几个之一。

  在清淡的新基金发行市场,首募成绩无疑给了基金公司当头一棒。数据统计显示,9月以来共计18只新基金募集成立,平均募资规模仅为9.42亿元,这一数据不仅远远低于去年的21.30亿元,甚至还低于2008年大熊市创出的单只基金首发18.2亿元的最惨销售业绩。上述18只新基金中,有13只基金首募规模不足10亿,其中有6只新基金首募规模不足5亿,最小的一只仅2.2亿,创下年内基金首募规模新低。“接下来或许就是拼破发,等哪一天真无法成立了,这种一味发新基金的势头也该结束了。”上海一家小基金公司高管表示。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专 版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