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阳光私募内地“谋生”

2011-09-2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 楚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一向云集于深圳、北京、上海的阳光私募基金,近期呈现出新苗头:一些私募基金索性避开京沪深三地,转而向内地城市寻求发展,比如成都、武汉等内地经济较为发达城市。而近日一则石家庄诞生首只阳光私募基金的消息,更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据了解,石家庄首只阳光私募基金的最低认购金额为人民币100万元,总体规模不超过1.5亿元,主要投资于国内上市交易的股票、交易所债券及债券逆回购、封闭式基金等,认购费率为1%。据该产品投资顾问有关人士介绍,该公司投资风格稳健,最大优势是通过严密的风险控制手段在市场下跌时少赔钱,追求资金长期稳定增值。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分管市场的合伙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身处内地的石家庄诞生首只阳光私募基金,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内地接受阳光私募基金的人越来越多,私募基金已经由原来的“庄家”、“内幕交易”的代名词演变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能力得到市场的认同;其次,内地客户基础不错,认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希望通过证券市场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上述合伙人还表示,近年来,阳光私募基金数量增加很快,但多集中于京沪深三地,而这些发达城市资产管理机构众多,私募基金要挖掘新的客户,难度很大,这从近期私募基金首发空前低迷就可见一斑。相反,内地居民理财的途径要少很多,加上政策紧缩导致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机会大大减少,内地“百万富翁”其实对阳光私募基金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需求。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深 港
   第A010版:专 版
   第A011版:理 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