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9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金发科技:PAN碳纤维项目年底有望试车投产

2011-09-2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叶 峰

  证券时报记者 叶峰

  公开增发在即的金发科技(600143)不甘只做改性塑料行业的一哥,又将目光瞄准了产业链上游——国家急需而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的高性能碳纤维,搭上《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的东风。9月27日和28日公司连续两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自有资金投资“年产2000吨碳纤维及1万吨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第一期投资总额不超过3亿元,投资期限3年。

  金发科技相关人员表示,不出意外,公司高性能PAN(聚丙烯腈)碳纤维项目将在今年年底试车投产,首期产值可达20亿元,至2013年前实现生产高性能碳纤维2000吨的产业规模。此外,公司还着手打造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预计到2012年底将正式建成。届时,金发科技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碳纤维作为关乎国家战略的新型材料一直受到各项产业政策的优待,《新材料“十二五”规划》显示,我国碳纤维材料将保持15%~20%的增长率,市场空间巨大。2010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为1万吨,国内总产能约为4000吨,且主要为低端产品,进口成为我国碳纤维的常态。

  从2006年金发科技正式介入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组建由首席技术官黄险波博士领衔的项目团队,并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山大学等联合开发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以来,已经过去5年时间,由于技术壁垒高、生产设备进口难等问题的存在,该碳纤维项目一直迟迟未能真正启动,投资者也都十分关注项目的进展。

  金发科技表示,公司加快了碳纤维技术开发进度,突破了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在高性能碳纤维技术获得突破的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塑料改性技术优势,大力开发高性能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研发出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等新产品。2008年,公司从国内申请进口碳纤维生产关键装备——碳化炉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美国商务部出口批文,设备于2010年初到位,随后又完成了氧化炉等关键设备进口,再加上生产基地位于广州开发区九龙工业园凤凰五路延长线以南地块使用权的获得,无疑又扫清了一项障碍,年底试车投产可期。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深 港
   第A010版:专 版
   第A011版:理 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