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缘木求鱼 制度设计的导向性功用 2011-09-3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木 木
游览完天安门广场,如果还没累到精疲力竭的地步,大可去大栅栏商业区转一转。绕过正阳门,马路对面往南的一大片区域就是。 不过,大栅栏地区的栅栏实在是多,街角路边都被遮挡得严严实实,要想由此及彼,你就必须在地下通道里上上下下多时,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也托了栅栏严密的福,过街的行人和往来的车辆都能互不干扰,一路畅通而过。最近几个月来,本人几乎每天都要往返路过此地,就从来没被堵过——鉴于北京的路况,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幸事啊! 如果有取巧者,想越过半人高的栅栏走捷径,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如刘翔般的运动天赋外,还是要冒点风险的:或被忠于职守的交警逮住,原路遣返;或被经常粉刷的栅栏蹭上一身不易褪色的油漆;或身陷险境,被往来穿梭的车辆搞得进退失据、无所措手足。 中国人多资源少,从来不乏取巧者,但面对如此严密的制度安排,相信绝大多数深谙取巧之道者都会知难而退。制度设计的妙用大概即在于此吧。 不过,在北京城里,交通秩序如此井然的地方还真不太多见,更多的地方,在许多时候都几乎会自动陷入“一团粥”般的困境,比如玉泉路路口。该路口各方向道路都极为宽阔,路口的过街桥和地下通道也都非常便利,但由于栅栏不多更谈不上严密,所以路口便会经常性地陷入混沌状态,非但行人乱走,自行车、机动车也居然可以四处乱窜。每天路过此处,不打足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应对,或许就真的会出事故。 这种局面的形成当然也得益于“制度设计”。怀着小人之心揣度一下,或许当初的设计者,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至于其目的何在,就真的不好推测了,或许是要以此检验现代市民的自觉性吧,或许是要以此处之乱衬托核心区域的井然秩序吧,都未可知。不过,两个路口对照一下,制度设计的导向性功用倒一目了然起来。 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推出一个新事物前,缜密的制度设计虽然费时、费力、费脑细胞,甚至有时还要承担迟滞改革的指责,但一经推出,接下来的发展往往会顺风顺水,能够迅速拓展出一片新天地。反之,如果在制度安排之初就“萝卜快了不洗泥”,篱笆上有明显的漏洞也强行推出,启程快则快矣,但后续发展往往就颇多坎坷,有时甚至还会因了漏洞的危害,葬送掉新事物的未来。 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但令人惶惑的是,我们还很难看到吸取教训后的认真改进。 比如骗购经济适用房、骗租廉租房的问题。此事在各地层出不穷,目前,对行骗者的处罚不过是把房子一退了事,行骗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制度安排,无异于鼓励骗租、骗购。这样的行为愈演愈烈,势必对经适房、廉租房建设产生消极作用,此惠民之举甚至可能被半途葬送。 其实骗购、骗租问题并非登天难题,解决起来也完全不必绞尽脑汁。鉴于一套房产市场价值往往非常巨大,对行骗者完全可按盗窃、抢劫、贪污等刑事罪名追究之。相信这样的制度安排当能服众,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吓阻不良之徒、取巧之徒,进而保证这一事业能够真正惠及千千万万的底层公民。 再比如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大股东套现问题。上市公司的高管、大股东并非穷人,“卖了股票改善一下生活”的话,别太当真。作为内部人,一个公司有无前途,高管、大股东们心里最清楚,他们一个个急吼吼地夺门而去,扣住公众股东凄惶惶地独守空壳儿,从任何一个角度讲,都非良善之举;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任何积极意义。 其实,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这种对小股东予取予夺、对市场造成严重戕害的行为,是被严格限制的。即使如比尔·盖茨之辈,也不是想卖多少股票就能卖多少的,卖股票不但有年度限额,而且要提前详述理由,特别要对公司经营是否出现问题做详尽说明。事后若被查出是因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而提前逃跑,将受到严厉查处。这样的制度安排保证了市场的健康,也维护了投资者的信心。我们的制度设计者应该痛快地“拿来主义”一下。 当初我们津津乐道的所谓“后发优势”,一个最重要的背书就是能够充分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作出尽量完美的制度安排,否则,“后发”又何谈“优势”。 谈到制度设计这个话题,就不能不顺便强力“推荐”一下教本人写作课的大学老师。对这位先生,同学们私下议论其是“一流的提纲挈领、直奔主题功夫;二流的相貌、人品;三流的口才、学问”。 有一次,先生在课堂上跟我们推心置腹地谈到如何“成名成家”这个问题,谆谆告诫:你们现在最好趁着一些老先生还健在,给他们写写信,谈谈自己读他们作品的心得。这些老先生人品都很好,一定会给你们亲笔回信。这些回信就是你们未来成名成家的资本!等他们去世后,你们就可以从回忆与他们书信往来入手,逐渐深入,最终就有希望成为研究这些大家的大家了。本人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言犹在耳,先生其言殷殷、其情切切,可惜当年同学们年少轻狂,都忙着谈恋爱、搞运动,几乎没人把先生的不二法门放在心上。现在回味起来,就难免后悔那么一下。不过世易时移,二十多年来学界、学风的衍化,倒证明本人这位先生当年看问题真是目光如炬,大有引领风气之先的本领。 先生口才、学问一般,所以他讲授的写作课的那些内容大多都丢到爪哇国去了。但先生讲课中类似的“直击主题”的事迹却很多,令人难忘。比如,在讲到《白毛女》的时候,先生上来就当头棒喝:一言以蔽之,这部作品,就是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诚哉斯言!大哉斯言!此话虽非先生的原创,仅仅是其照本宣科的一段朗诵,但却强烈震撼了当年我那颗学识浅陋的心灵,以致把其平常所讲的乃至后来所讲的那些枝枝叶叶都震撼得无影无踪;但从此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