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中国救欧洲谨防陷入不值得定律怪圈 2011-09-3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方 岩
在新一波欧债危机袭扰之下,近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成了惊弓之鸟,陷入持续动荡之中。作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中国成了“欧猪五国”争相化缘的对象。中国该不该出手?从博弈论角度看,如果中国出手,其结果很可能陷入不值得定律怪圈。 所谓不值得定律,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即便做好了,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感。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2万亿美元,而希腊正在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打躬作揖、翘首以待的第六笔贷款,其金额不过是80亿欧元,仅约中国外储的3%。。如果认为即便中国出手,也无伤筋骨,那么将大错特错。很简单,你救了希腊,意大利、爱尔兰等另外4个国家也会向中国伸手要钱。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你当街给一个乞丐施舍,其他乞丐必然蜂拥而至,你要想收手,连门都没有! 从国内看,目前中国不仅不具备行善天下的实力,而且自身经济及金融体系也非固若金汤。其一,10万亿巨额平台贷款需要慢慢化解,这对金融业而言是个长期的考验;其二,紧缩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正在显现,银行普遍无钱可贷,导致民间借贷利率高企,实体经济增长已见疲态,银行不良资产率有可能急剧上升;其三,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面临部分外资因无法继续获得超国民待遇而选择撤离、房地产市场深度回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股市持续低迷带来了购买力下降等不利影响。 从施救的结果看,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短期很难见效。目前来看,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欧债危机将会长期化,这意味着中国出手、且要把“欧猪”从泥淖里救出来,不会一蹴而就,还需要进一步“输血”。如果就此收手,之前的救助资金很可能打水漂;如果继续施救,则有可能越套越深。如此,中国就有可能被迫上了救助欧洲的“贼船”,而这正是欧盟国家最乐于见到的。 另一种是中国善举最终取得了成功。那么,中国是否可以以救世主自居、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呢?且慢乐观。我们以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为例。这固然是中国的无奈之举,但是客观上为美国获得低成本商品以及发展所需的资金。7月份,美国两党就债务上限争得不可开交时,奥巴马还“特别”提醒国民,称美国需要支付中国人利息,其转移视线可谓用心良苦。就好像你在街上扶起倒地的老太太,她不仅不感激你,反而讹你是撞人的,让你有口莫辩(如果没有摄像头的话)! 在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作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力挽亚洲经济狂澜,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危机之后,又有谁还记得中国的义举呢?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亚洲某邻国货币急剧贬值,其领导人忙不迭地向中国伸手,最终经济转危为安。但是,如今在南海闹得最凶的,也是这个国家。 其实对于行善问题,战国时代的杨朱曾有一句名言: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名不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也就是说有了名和利之后,就有人来争了。换言之,中国救助欧洲取得成功,最终会引得各方来争功,从而陷入不值得定律怪圈。 故此,对于当下的欧洲危机,中国万万不可充当出头“解放军”。诚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时所言,“中国对欧洲的援助存在时机问题,首先看欧洲人下一步做得怎样。”如果真的要施救,也必须放在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内进行,以获得其背书,从而锁定风险敞口,如此方能确保投资的安全性。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