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拍岸涛声TitlePh

“美国之秋”的经济学逻辑

2011-10-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吴智钢

  当初被人们当做“玩笑”看待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而今已经得到了人数更多、地域更广泛的美国民众支持,美国各地的抗议活动蔓延开来,并且随着各种工会和社会团体的加入和支持,先后点燃了“占领芝加哥”、“占领洛杉矶”、“占领波士顿”、“占领华盛顿”之火,抗议活动已经演变成为全国性的运动,有西方媒体惊呼“美国之秋”的“革命”爆发了!

  在笔者的记忆中,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爆发的美国全国性民众抗议运动。最具有爱国心和自豪感的美国人,比关注经济问题更优先关注意识形态问题的美国人,如今竟然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行业地走上街头,为了各种经济问题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诉求,居然还蔓延成了“美国之秋”的“革命”,这背后有什么样的经济学逻辑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率先发起这场革命的“占领华尔街”者的诉求。爆发于9月17日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参与者最初提出的是抗议“企业贪婪”、反对“金融黑帮”的口号。继而“反对高油价”,反对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人们,相继参与了抗议活动。尽管参加这次“革命”的人们并没有一个领导组织,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经济政治诉求,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抗议口号,但我们仍然不难看出,驱使他们走上街头抗议的一个共性,就是对美国经济迟迟未能复苏不满,对美国现行的经济制度不满,对自己现有的经济状况不满。

  自从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以来,迄今已经有4个年头了。期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其中包括美国政府救助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惜开动印钞机来给市场注入流动性,最近美联储还推出了“扭曲操作”,试图压低债券利率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然而,各种措施仍然未能收到民众所期待的效果,美国经济仍然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经济复苏进展缓慢。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在2008年只有1.3%,比危机爆发前大幅放缓;2010年为2.8%,今年6月,美联储宣布第二次下调2011年及2012年GDP增长预期,2011年GDP增长预期从4月预期的3.1%~3.3%区间下调至2.7%~2.9%区间。经济复苏缓慢带来了失业率的高企,市场预期美国2011年9月的失业率高达9.1%,而高盛公司在10月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则预测美国失业率将上升到12%,并且指出美国衰退的风险仍在上升。

  数年之久的经济增长疲软及其所带来的失业率高企,无疑是美国民众对现有经济状况不满的主要原因。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9月末指出,高企的失业率是一场“国家危机”。同时,美国政府处置危机的一些方法和表现,也引发了众多民众的不满。例如,美国政府伸出“有形之手”救助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而一些机构在接受政府救助的同时,向股东分红的金额甚至超过了企业本身的利润,这就是直接导致“占领华尔街”的参与者提出抗议“企业贪婪”并且得到全国各地响应的原因之一。而这些接受政府救助的大型金融机构,其实正是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因此参加抗议的民众直接提出了反对“金融黑帮”的口号。另外,美国国债逼近上限,美国政府面临无钱办公、面临债务违约的时候,共和、民主两党,为了党派之争,迟迟不能达成协议的做法,也被民众指责为两党将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引发了普遍不满。

  也许是今年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引发了全球进入一个多事之秋。今年初爆发的“阿拉伯之春”,直接导致了利比亚战争和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的社会动荡;今年夏天爆发的“欧洲之夏”,出现了希腊、法国、西班牙等国民众抗议紧缩的浪潮,而今,正如美国抗议者所说的那样,“美国之秋”或许已经到来。

  在美国各地相继出现的大规模抗议浪潮,或许对美国即将举行的选举产生深远的影响,民众的普遍不满,或许对共和、民主两党都产生负面的作用;而一个隐约出现的新党——茶党,或许将在这场民众运动中得到更多的支持。

  长期推崇资本主义、尤其是推崇金融资本主义的美国,现在正在慢慢地品尝金融资本主义所带来的苦果。社会分配不公,分配过度向金融资本倾斜,失业率高企,贫困群体的增加,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下降,都是引发“美国之秋”的深层次的经济学逻辑。经济长时间的疲软必然带来社会的动荡,“穷则思变”的理论并没有过时。而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则是这些逻辑的高度总结。

  “美国之秋”将向何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而在中国,如何解决社会分配过度向金融资本倾斜的问题,如何解决“国强民不富”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问题,同样是受到民众广泛关注的焦点。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广 告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环 球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广 告
   第A010版:市 场
   第A011版:资本市场
   第A012版:专 版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