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业绩不好老板易怒 私募研究员泡会议“避灾”

2011-10-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姚波

  见习记者 姚波

  A股市场跌跌不休,让不少还对“吃饭行情”抱有憧憬的私募大跌眼镜。证券时报记者从部分私募了解到,由于产品业绩表现不佳,不少私募甚至发出再跌就要减薪裁员的感慨。

  今年以来,近九成阳光私募并没有能取得正收益。受此影响,阳光私募产品发行也陷入低谷,7月、8月、9月三个月发行数量分别为81只、61只、47只,相比去年同期呈现出明显下滑趋势。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由于该公司业绩不好,老板压力大,都不敢申请外出调研,但呆在公司又怕惹老板发脾气,只好借各种本地的会议、培训之名逃离公司。

  据记者了解,由于今年很多私募处于亏损状态,不少私募已经开始有减薪减员的意向。上述研究员向记者感慨,身处周期性行业,生不逢时同时又身不由己,已经有研究员做好离开公司和熬下去的两手准备。

  弱市之下“阴雨密布”,即便对一些规模较大的阳光私募,今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据了解,部分规模中等的阳光私募,按照管理资产规模提取的管理费仅够弥补日常开支,要想获得业绩提成就要看业绩表现,但今年阳光私募业绩表现普遍较差。据Wind资讯统计,剔除今年成立的基金,997只阳光私募中仅144只业绩为正,占比14.44%。

  在二级市场难做的压力下,不少私募已经开始转型。廖黎辉管理的景良能量蓝海3期今年8月提前终止,而清盘并非产品业绩不好,而是廖黎辉决定转战私募股权投资,从二级市场转向一级市场。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私募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良莠并存,今年出现的各种清盘、分立及合并等现象,说明这个行业亟待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留下那些真正能够为持有人带来稳健业绩的私募管理人。一些私募通过减薪减员等方式降低公司成本开支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生存下来并求得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通过强化投资能力为客户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广 告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环 球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广 告
   第A010版:市 场
   第A011版:资本市场
   第A012版:专 版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