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0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中药材价格加速下跌 党参“退烧”后或反弹

2011-10-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娴
IC/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李娴

  “太子被废黜,党参涨价渺,人人欲自保,不购只管抛。”这是前段时间的中药材市场上,经销商们恐慌抛售手中太子参和党参囤货的写照。

  由于前期发改委加大了打击药材囤货的力度,加之秋季中药材新货上市在即,9月份中药材价格指数回落速度加快。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供需严重失衡,此前“退烧”的党参价格恐怕还会反弹。

  根据中国中药协会药材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9月市场价格监测报告》,上月中药材综合200指数首次跌破了2400点,环比跌去8.26%,创年内新低且呈加速下跌状态。报告同时指出,大品种药材跌价对指数回落的贡献较大。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指数自6月以来,连续第4个月下跌。信息中心重点监测的537个中药材品种中,降价品种有247个,以果实籽仁类和根茎类为主,品种占比为46%;价格上升的品种有236个,占比约44%;价平品种占比为10%。

  以去年年中以来的主要暴涨品种党参(白条统)和太子参(贵州统)为例,9月份前者的零售价格从80~85元/公斤回落到65~75元/公斤,后者价格则从270~280元/公斤回落到225~235元/公斤,月跌幅均在10%以上。

  对于中药材价格整体加速下滑,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期新药材集中上市,之前紧张的供求关系得到缓解;二是7月份发改委集中处理了一批恶意囤积药材的企业,市场存在价格进一步回落的预期,加之目前中成药企业采购清淡。

  虽然以太子参(贵州统)为首的品种价格相对年初跌去了24%,但统计显示,当前党参(白条统)的价格仍处于高位,相比年初涨幅高达80%。谈及党参价格疯涨的原因,中国药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的罗主任认为,市场需求明显增加,但供给由于天气和人为因素影响,远远跟不上。

  对此郭凡礼表示认同,他告诉记者,目前党参的年用量在2.5万吨左右,发改委责令囤货企业卖出的1000吨党参,对供给的实际影响并不大。另外,今年党参主产区气候多变,产量难以保证,且党参含糖量高,不易保存,这些都是党参市场供不应求的原因。

  不过,随着党参价格持续“退烧”,不少贸易商也打起了悄悄囤货的算盘。在上海东方路同仁堂大药房从事多年中药销售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党参价格跌了,但在北方主产地的山上,每天都有人在考察。”

  在中国药材市场网站的论坛中,记者也看到,有贸易商们认为前期党参的恐慌性抛货挤干了不少水分,党参产新时价格还会拉高,而现在正是“收货”的好时机。全国最大的中药市场之一安徽亳州中药市场一位林姓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党参生长周期是2~3年,在种植环节短期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人为因素可能会导致其价格再度升温。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资本市场转型·北京中关村行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数 据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