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0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观 点

2011-10-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该法案是美国政治内部不同利益的需要,政治团体需要建立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选票。提出该法案一方面反映美国经济的不断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将矛头转向中国,让中国成为美国经济低迷以及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替罪羊,希望能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虽然最终通过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美国政府可能会在一些个案方面对中国采取一些制裁的手段。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屈宏斌:政治家需要做秀,而人民币汇率将是一个容易的题材,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如果法案最终通过将加大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对双方经济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预计最终通过的可能性不大。

  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 浦永灏:这不是单纯针对中国而提出的,而是美国政治家竞选的工具,在美国媒体以及公众对中国负面看法较多的情况下,对中国展示强硬的态度成为美国政治家一个共识。此外,众议院主要由共和党控制,而成员大多是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由于和中国有许多商业往来,因此不希望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和中国有较多的冲突,因此预计在众议院通过可能性不大。不过,中国应该加快技术升级以及工业升级,不能单靠汇率获得竞争优势,并应该允许人民币适当升值。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董小君:此次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议案”一旦出台,会立刻向市场释放“人民币将加速升值”的信号,从而导致国际“热钱”加速流入中国。近年来,我国一直是国际私人资本流动的最大目的地之一。2011年6月1日国际金融协会发布的报告称,今明两年新兴市场私人资本净流入量将继续增长,其中流入中国的私人资本可能达250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部国际私人资本流量的四分之一。面对人民币将加速升值的压力,中国应主动采取建设性举措,既要设计一种遏制国际资本异常流入的机制,又要设计一种让美国独自承担汇率风险和通胀风险的机制。

  国家发改委对外研究所研究员 张燕生:该法案无法弥补美国贸易失衡和失业率高企等问题,相反,它只能损害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当前欧美经济复苏无力,这时特别需要依靠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为其创造外需以渡过难关。中美目前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果中国经济出现问题,毫无疑问将危及美欧等经济体的复苏步伐,全球经济也会因之陷入更大的衰退。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中心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张明:现在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关键时期,需要的是各方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好稳定的国际货币贸易环境,那种以邻为壑甚至攻击和阻碍对方发展的政策,只会让“大萧条”的历史再度重演。(徐欢)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资本市场转型·广东肇庆行
   第A007版:深 港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机 构
   第A010版:专 题
   第A011版:专 版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