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0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迎接证券市场的对冲时代

2011-10-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 楚

  在今年以来的震荡下跌市中,对冲策略型私募基金产品的良好业绩表现,吸引了人们对对冲基金的关注。

  多年以来,提起对冲基金,我们就会想起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想起美国市场,想起海外市场。然而也许过不了多久,提起对冲基金,人们会想到A股市场。

  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了“制造中国”、“外贸中国”、“投资中国”这样的词语,但随着信托产品投资股指期货的逐步放开,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次第出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加入到对冲交易中来。对冲中国——不仅不会是神话,也会带来A股市场新的气象,新的纪元。

  由于信托产品不能参与股指期货,中国本土的第一只对冲基金并没有诞生在阳光私募基金业内。2010年9月,国投瑞银在“一对多”专户产品中加入股指期货投资,拉开了基金产品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序幕,基金中的对冲基金由此亮相。

  券商方面,第一创业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也分别推出了通过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的理财产品。国泰君安的“君享量化”集合理财产品甚至被业内冠以“中国本土首只对冲基金”的称号。

  对冲时代的来临,将使阳光私募基金真正做到名副其实。在海外市场,对冲基金就是私募基金的别名。而在国内A股市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做空机制,私募基金只能单边做多才能赚到正收益。可以说,没有对冲工具,阳光私募基金谈追求绝对收益就只能是一句笑话,也不能和公募基金等其他类型的产品区分开来。 (陈楚)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专 版
   第A007版:要 闻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资本市场转型·江苏张家港行
   第A010版:市 场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专 版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专 题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