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0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保荐机构创业板持续督导仍存四问题

2011-10-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吴清桦
IC/供图

  与动辄上千万元的保荐承销收入相比,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收费低,甚至不收费,而花费的人力成本和财力成本却不低。因此,一些保荐机构自然缺乏进行持续督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导致持续督导不力。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

  创业板上市企业均处成长期,业绩不稳定存在较大经营风险,已为市场共识。对此,相关监管部门已延长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时间,要求保荐机构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然而,目前保荐机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仍然存在着对公司制度完善关注不够、对公司存在风险把握不够、基础工作不扎实、责任心不强四大问题。

  据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了解,此前相关监管部门在一次专项检查中,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广东省的一家保荐机构对持续督导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关联交易规定不一致、会议记录工作不规范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还有一家证券公司在持续督导过程中,未能发现公司的独立性不足、股东大会投票计票不规范等问题。

  这是目前持续督导存在的一类问题,即保荐机构对持续督导的公司制度完善方面关注不够,比如有的公司在重大事项授权审批制度等治理、内控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有的公司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保荐机构未能督促整改。

  据悉,与动辄上千万元的保荐承销收入相比,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收费低,甚至不收费,而花费的人力成本和财力成本却不低。因此,一些保荐机构自然缺乏进行持续督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保荐机构持续督导不力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保代在帮助企业上市过程中,往往与所保荐的上市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商业关系甚至私交,在持续督导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和实施难度。

  同时,有的保荐机构也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关注不够,比如对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对外投资担保等重点事项关注不足;同时,有些保荐机构则没有关注到上市公司经营环境、业务发展、核心技术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对上市公司风险揭示不足。

  据记者了解,另一个地方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持续督导过程中,有的保荐机构未能发现公司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问题;有的保荐机构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因素的揭示存在不足;有的保荐机构则未能及时发现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担保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基础工作不扎实,核查工作底稿不规范,持续督导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持续督导内控制度不严格,也是持续督导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而一些保荐代表人很少甚至从未开展现场督导工作,对公司发生的不规范的问题和风险不闻不问,也未提醒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循买卖本公司股票相关规定,没有起到有效的督导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保荐机构内部缺少必要控制制度,内核工作流于形式,持续督导工作常常由项目组个人负责,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复核机制。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专 版
   第A007版:要 闻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资本市场转型·江苏张家港行
   第A010版:市 场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专 版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专 题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