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0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价值投资者没有不出手的理由

2011-10-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莫泰山

  今年的秋天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似乎格外肃杀,环球股市阴晴不定,动荡不已,A 股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似乎注定了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欧债危机 以动荡换太平

  欧洲的债务危机将如何演化,又将如何收场?结局不外乎三种,一是部分欧元区国家退出甚至欧元解体,一体化进程后退以获生机;二在现有框架内不惜一切代价平息危机;三是以进一步的一体化解决现存问题。

  退一步的方案从逻辑上有合理之处,淘汰掉实力较弱的成员,可以让欧元区“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但这一方案并非上策,一是希腊等危机国不会主动申请退出;二是爱尔兰、西班牙等“第二方队”也不希望看到退出的发生;三是欧盟现行条约中的条款,并没有允许其他成员国联合将其中一个成员国勒令退出;四是希腊的退出会大大影响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削弱欧盟的政治影响力,这非欧盟所乐见。

  维持现状看起来更现实,但可能低估了欧洲核心国的智慧和未来迈向进一步一体化的雄心,毕竟“危”中有“机”,此时或是推动一体化的天作良机。2001年12月,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Romano Prodi就曾指出,“欧元的运行将迫使我们引进新的经济政策工具。以目前的政治状况,还无法对此做出提议,但未来的某一天,危机会降临,而新的工具会诞生”,今天看来,这一说法卓有远见。

  因此,进一步一体化或许是未来欧元区更有可能的选项。一方面,希腊等国在危机过后,会更加励精图治,这将有效消除欧盟一体化的短板;另一方面,危机也有助于在欧元区形成共识,通过改革、通过进一步一体化来寻求出路;而雄心勃勃的德国和法国,不会坐视欧盟一体化变成烂尾工程,而会致力于美好远景的达成。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2011年预算赤字接近GDP的4%,债务的平均水平占GDP的比率约为84%,把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仍然是比较健康的。如果欧元区能够同心协力,应对这场危机应该绰绰有余。

  欧债危机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以一个动荡的过程,来换取太平的结局。首先,德法等欧洲核心国会恩威并重,让希腊等国领略市场的无情和危机的深重,但最后一刻依然会出手救助,同时附加较为严格的条件。其次,在救助方面,德法领导人将面临国内重重政治压力,如果民众的压力持续,不排除德国领导人选择一个“祭奠的羔羊”,让德国民众明白选择不救助的代价深重。我们都不愿看到这一进程,但它确实很可能会发生,尽管我们现在不知道这只“羔羊”是什么,或许是一家机构,或许是一期债券违约,或许是市场惨烈的下跌。所幸的是,近期民众的压力似有减退迹象,市场也已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波动是通往盈利必经之路

  近期A股市场的下跌,主要原因不在于海外,而来自中国经济自身内在的问题。如果把中国经济比做一列火车,它已高速奔袭超过30年,目前正在逼近弯道,不仅需要刹车降速,还需要完成复杂的变轨操作。例如,要将后继无力的“外需”引擎切换为“内需”引擎、要将已过度消耗的核心零部件房地产的水温降低,以免零件失效,车毁人亡;又例如,要脱掉几节因作为“世界工厂”而赶制但已破旧不堪的车厢,因为中国终有一天会交出低成本“世界工厂”的接力棒。如此复杂的操作,在降速情况下能够完成已经不易,如果寄希望于在高速情况下“漂移”过弯,肯定险象环生,无异赌博。如果以上判断成立,房地产调控仍将持续,或许会进一步深入;货币政策或短期微调,但在今后相当时间内都将维持中性偏紧的基调,难言放松;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增速也将同步放缓。

  这个降速转型的过程不会太短,目前A股市场的下跌已多大程度上反映了降速转弯的预期,还需观察,市场在超跌后会有反弹,估计股指在相当时间内都将维持平淡。不过,展望未来,如果我们不自乱阵脚,操控得当,中国强韧的内需终将脱颖而出,彰显成色。对于经济转型和低迷的A股市场,我们不仅需要耐心,也需要信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股指将在相当一段时间趋于平淡,上市公司业绩的内生增长将成为创造盈利的重要渠道,而相关投资标的的选择,需要清醒的思路和前瞻的眼光。例如,要选择那些转弯过程中不会被甩下的公司,选择那些转弯过程中能占据有利地位的公司,选择那些转弯完成后得益于新引擎推动的公司。只要肯下功夫,认真求证,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以低于10倍的市盈率交易,但未来几年能够稳健增长20%以上的龙头优势企业。价值投资者似乎没有不出手的理由,不过出手之前,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降速转弯的过程中,难免颠簸,对于一个中长期投资者,如果希望在中期内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就要接受这种波动,因为这是通往盈利的必经之路。  (作者系重阳投资高级合伙人、总裁、投决会副主席)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专 版
   第A007版:要 闻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资本市场转型·江苏张家港行
   第A010版:市 场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专 版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专 题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