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前三季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减少1.26万亿主要是新增贷款和银行汇票贴现数量下降所致,受中央银行影响较大 2011-10-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贾 壮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据央行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6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770亿元,同比多增184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562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848亿元,同比少增39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9825亿元,同比少增984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8397亿元,同比少137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515亿元,同比少113亿元。 比例方面,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8%,同比高1个百分点;外币贷款占比4.9%,同比高2.5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0.9%,同比高6.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0.9%,同比低3.4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0%,同比低7.7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8.6%,同比低0.3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6%,同比高0.3个百分点。 从融资构成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新增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数量同比下降,其他各项构成因素同比变化不大。新增贷款和票据贴现数量目前由信贷政策掌控,受中央银行影响较大。 不过,数量可观的民间融资和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可能会影响到货币统计数据的参考意义。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已开始威胁金融系统的稳定。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得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 社会融资规模是央行今年开始公布的一项总量统计数据。央行此前曾表示,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广义货币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为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央行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