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物联网尚处概念转化阶段 交通医疗为重点运用方向 2011-10-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 娴
证券时报记者 李娴 “物联网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没有重点的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很有可能把物联网做成‘夹生饭’。”针对当前各地和各行业争相“沾亲”物联网的现象,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这样告诫。 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昨日在无锡召开,来自工信部科技司、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们普遍认为,全球物联网仍处于概念转化的初级阶段,在推动未来物联网的重点应用项目时,国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叶甜春指出,当前物联网应用面非常窄,应用领域最多的是安防,其次是电力和交通行业,再次才是物流、医疗和手机支付领域,但从市场的发展潜力看,后两大块才是未来物联网应用大展拳脚的领域。叶甜春还认为,当前中国物联网建设亟待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分别是产业链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培育,而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两大薄弱环节则集中在传感器芯片和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的研发上。叶甜春透露,目前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重点应用研究集中在健康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和智能农业四大领域。 海峡两岸(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文升认为,由于智能交通直接涉及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在当前政府积极参与交通建设的背景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商业运行模式和运行环境。 身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器件生产商负责人之一,村田制作所(中国)执行副总裁孙崑泉认为,传感器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器件。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这条物联网产业链上,利润分布最终将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尽管目前传感器的生产成本因为量产难以实现而成本较高,但他判断,传感器和终端应用两大领域将是未来商家的主要盈利来源。在感知领域,传感器芯片90%要依靠进口,但叶甜春预测,随着国内主流创新型厂商研究力量的投入,三年后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率有望达到30%。 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973计划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刘海涛提出感知社会论,认为物联网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是根据随机目标,采用不同的分工协作策略来完成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刘海涛表示,物联网发展以感知社会论作为理论基础,能尽快形成不同应用场景的共性平台,从而破解当前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此外,本届物联网大会上还传来了海峡两岸研究机构将达成物联网宏观战略合作协议的消息。据悉,未来两岸将重点在物联网的产业标准和终端应用两大领域,不断升级合作层级。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