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1第三季度报告 2011-10-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1.2 公司全体董事参与表决本次董事会会议。 1.3 公司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 1.4
公司负责人左延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安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陶伟声明:保证本季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 2.1 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币种:人民币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2 报告期末股东总人数及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3 重要事项 3.1 公司主要会计报表项目、财务指标大幅度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适用 □不适用 1、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减少100%,主要系终止证券投资业务所致; 2、应收票据较年初增加57.59%,主要系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销售款增加所致; 3、应收账款较年初增加273.22%,主要系销售规模增加所致; 4、预付账款较年初减少42.45%,主要系公司预付钢材款减少所致; 5、存货较年初减少32.72%,主要系消化库存所致; 6、其他流动资产较年初增加4亿元,主要系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所致; 7、在建工程较年初增加149.33%,主要系工程投入加大所致; 8、开发支出较年初增加136.43%,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9、短期借款较年初增加435.55%,主要系增加短期流动资金借款所致; 10、预收账款较年初减少51.12%,主要系客户预付账款的结算速度加快所致; 11、应付职工薪酬较年初减少55.84%,主要系上年年终奖在本年支付所致; 12、应交税费较年初增加30.8%,主要系销售规模增加所致; 1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年初增加1.55亿元,主要系长期借款重分类所致; 14、长期借款较年初减少1.6亿元,主要系长期借款重分类到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 15、递延所得税负债较年初减少46.35%,主要系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减少所致; 16、其他非流动负债较年初增长34.6%,主要系收到项目补贴款所致; 17、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3500万元,主要系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18、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2300万元,主要系年初证券投资收益所致; 19、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36.48%,主要系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所致; 2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5.15%,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升所致; 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8.8亿元,主要系采购支付现金增加所致; 2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2.83亿元,主要系终止证券投资业务所致; 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5.15亿元,主要系增加短期借款所致。 3.2 重大事项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和解决方案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拟公开增发人民币普通股(A股),增发数量不超过1.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8亿元,该发行方案已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待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3.3 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事项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股改承诺 江汽集团承诺:所持非流通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六十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所持流通股份以及所持江淮转债今后转股形成的流通股份在方案实施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向外转让或通过交易所挂牌出售。为进一步维护控股地位,增强江淮汽车经营业务的稳定性,江汽集团已承诺今后将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长时间不减持现已持有的江淮汽车股份,将所持江淮转债转成江淮汽车流通股份并进行相应锁定,在适当时机增持江淮汽车股份等,提高江汽集团对江淮汽车的持股比例。 履行情况:江汽集团解除限售日期为2010年12月14日,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办理解除手续。 3.4 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的警示及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3.5 报告期内现金分红政策的执行情况 2011年4月27日,公司2010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10年度利润分配议案。2011年5月13日,公司刊登《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公告》,并按照规定向股权登记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收市后登记在册的本公司所有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扣税后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8元,共计派发股利257,747,327元。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左延安 2011年10月25日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