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换帅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任银监会主席;项俊波任保监会主席 2011-10-3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肖 波
证券时报记者 肖波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获悉,郭树清已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尚福林已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项俊波已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2011年10月29日,55岁的郭树清正式走马上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而在他之前,证监会第五任主席尚福林执掌证监会9年时间里,其低调、务实、沉稳的作风,使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外秀内刚,豪爽博学”美誉的郭树清将继续领导证监会改革创新、开拓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新局面。 “学者型官员”、“学术功底很深”是外界对郭树清的一致评价。从证监会网站上公布的简历看,郭树清的从政履历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阶段。1988年至1998年10年间,主要在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任职,工作重点偏重于学术研究和经济调查,其对宏观经济学和比较经济体制的主要研究成果也产生于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1998年之后,郭树清历任贵州省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和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2005年3月,开始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直至2011年10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这一时期,郭树清的工作偏重于实践,偏重于管理。 据悉,郭树清目前仍在央行研究生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发表研究论文、文章数百篇,足见他浓厚的学者气质。与学者之风相对应,郭树清做事雷厉风行。这在他担任建行董事长的6年半时间里多有体现。 6年半时间里,郭树清在完善建行的公司治理、推进商业银行转型方面,进行了诸多重要探索,均取得重要成果,使建行成为国内银行改革转型的“样本”。在郭树清的带领下,建行总资产出现了大幅增长。 外界认为,建行这些年的稳健快速发展,得益于郭树清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对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由于郭树清在北京出任经济方面部委官员多年,又在地方担任过要职,建行的投放贷节奏与宏观调控节奏极其吻合。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建行率先加大对基础设施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而在2009年银行业高歌猛进时,建行又放缓脚步,采取了稳健的信贷政策。建行的举措踩准了宏观调控节奏,减少了风险,提高了收益。可以说,建行的快速发展,郭树清功不可没。 儒雅、平易近人是采访过郭树清的记者对他的一致评价。对于记者的提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一位记者曾这样表示。接受采访时,郭树清不仅乐意谈银行业改革,谈宏观调控,也谈就业、改革等他所关注的各类话题。资本市场,亦是他关注的对象。 郭树清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其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继续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商品期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应大有作为。而这些领域目前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期货市场。 更早之前,2001年,郭树清在《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几个决定性因素》的论文中,就将“投融资机制”看成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下转A2版) (上接A1版)文章称,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却成为“短腿”。他认为,在规范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应鼓励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机构债的发行规模,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 郭树清表示,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发达的债券市场可与股票市场形成相互制约,且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的合理化提供基础,同时还能减轻银行的贷款压力。 一系列言论使得不少人期待今后债市的跨越式发展。此外,由于郭树清在执掌建行期间,注重制度建设,业界还普遍寄望在郭树清任上,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文化会有新变革。 (相关报道见A6、A7版)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