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引导资金务正业消除通胀隐患

2011-10-3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 成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6.1%,为近四个月以来低点;同时,近期对房地产的调控,对高利贷的治理都已见效果。因此,不少专家学者普遍乐观表示,通胀下行的态势得到了确认;更有专家认为通胀不再是影响政策的关键因素,呼吁结束长达一年的紧缩政策。笔者却认为,参与房地产和高利贷炒做的资金就像洪水一样,没有归位之前,可能还会兴风作浪,因此不可轻言通胀见顶,我们更需严阵以待。

  在治理高利贷和房价调控见效之时,为什么还要谨防通胀抬头?原因有几点:

  一、如果民企的利润率没有改善,民间产业资本仍将是各种炒作的生力军,仍然会是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中小微企业抗通胀能力很弱,这几年,民营企业原料、人工等成本快速上升,而下游市场因为欧美需求下降而萎缩。在成本上升和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下,企业利润微薄,不少民营制造企业税后利润平均大概只有3%~6%,只要成本端或订单端轻微一抖动,那点利润可能就没有了。实业经营如履薄冰,这必然导致不少企业主将资金和精力放在资产投机上。

  二、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量价齐跌,高利贷市场也因为终端信用出现问题而迅速萎缩,大量资金开始从这些“热炒”行业撤退。房地产和高利贷领域,因为深入经济肌体,涉及的资金非常巨大。但这些撤离的资金,短期内不会消失,因为其中占大多数的民间热钱(大部分来自实体产业的财富积累)对货币紧缩政策不敏感,银行里的收益也没吸引力。那么这些钱追逐的“下家”会是谁?环顾四周,还有什么可以吸纳这些如洪水般的巨量资金?投资新兴产业?有的尚处萌芽状态,风险太大;有的产业还没成熟,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这样的收益格局显然不能吸纳这些社会富余资金。因此,食品等民生必需品种仍旧是赚快钱的不错选择。或许,炒蒜、炒姜、炒糖等还会王者归来!

  三、外围的各大经济体为挽救经济,已经开始各种类型的宽松政策。美国通过扭转操作压低长期借贷成本;英国则推出自己的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而巴西、印尼等新兴国家已开始降息。国内通胀的外部环境更恶劣了。

  综上所述,对于通胀我们没有理由乐观和放松警惕。那么怎么应对?笔者认为,除了保障供给、行政管制等短期措施外,还应该从引导民间产业资本回归主业和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空间等长期问题上着手。这是因为,现在的物价不仅仅受生产性需求和供给影响,还受虚拟经济的投机性需求和供给影响,而且有时候后者更为主要。因此,建议具体如下:

  首先,提升证券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扩容期货市场交易品种。

  通胀高企的时候,应该维护好证券、期货、债券、黄金等投资市场,起到为整个社会通胀压力分流泄洪的作用。今年以来,惨淡的证券市场不但吸引不了资金,反而不少资金从这个市场撤离,参与“炒钱”、“炒酒”、“炒猪”等投机。虽然IPO和再融资能解决企业的中短期融资问题,但从防通胀和分流民间炒作资金的角度考量,减缓或停止扩容步伐是当前一个合适的举措。此外,个人认为,扩容的应该是期货市场。近几年,群众为防止财富缩水,寻找一切可以投资的品种,为迎合这种需求,各地出现了不少变相的期货市场,内容五花八门,如文化品、原酒、贵金属等等。为防止恶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满足民间抗通胀的需要,可以考虑将一些品种纳入期货市场,通过阳光公开的期货市场分流部分民间炒作资金。同时,一个监管有效的期货市场,还能让企业获取公平的原料价格,获得对冲原料价格上涨的机会,利于企业经营。

  其次,尽量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维持产业资本合理的回报率。

  最近,为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困难,国务院出台九大政策,从金融和财税两方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这是解决民营企业困境的第一步,也是积极的信号。但个人认为,力度还远远不够。比如,受惠面可以更宽些,税费调整的幅度可以更大些,执行细则可以制定的更具操作性些。尤其地方政府须改变思路,不是被动的执行中央决策,而是在国务院的指导思想下,切合地方民营企业的特点主动出击,为地方民营企业尽量减税降费,帮助它们维持生存下去所需要的回报率。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当前正处于成本和市场两端挤迫的煎熬之中,这远比2008年仅市场一端受到影响要严重的多。改革开放三十年,民营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更高的眼光,更切实际的行动,来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只有这样,企业主才能安心回归实业,而不是跟风参与投机。民营企业有未来,我们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建议调整“国有化”思路,既要“国退民进”,腾给民间资本一些机会和空间,又要“国进民退”,在一些民生领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笔者认为这是解决民间资本投资空间狭小,有效控制物价的根本所在。2005年,国务院曾发布“非公经济36条”,规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领域都可以向私人资本放开。比如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市政建设等垄断行业,有条件的进入金融、军工等特殊领域。但这个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行业寡头在操作层面上制定规则,反而将已进入的民间资金排挤出去。实际上,在一些领域,这几年“民退”得厉害。为了给民间资本多一些机会和空间,可以考虑在一些领域部分的“国退”,比如电力的产配两端、铁路的运营、原油的提炼等等。其次,国有资本应该进入一些利润不高,但属于民生的行业,比如种菜、养猪的生产领域。在人口高达13亿的中国,没有什么产业能比“菜篮子”更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菜篮子”工作仅限于采购和物流,涉及上游生产的不多。“菜篮子”里很多品种是CPI的核心项,政府参与生产有利于掌控物价,也能避免农民和消费者两端受伤害的情况发生。“菜篮子”生产的国有化其实应该是城镇化的配套安排,农村劳动力持续离开土地,进入城里消费,国有企业应该填补生产的空缺来供应扩大了的城镇消费需求。  (作者单位:中投证券)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创业板两周年资本市场竞风流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理 论
   第A009版:机 构
   第A010版:机 构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行 情
   第C004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