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50亿到200亿基金公司盈亏平衡线不断攀升

2011-11-0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湉湉

  证券时报记者 李湉湉

  基金赚钱效应日渐式微,渠道费用步步攀升,基金公司曾经“50亿盈亏平衡线”的说法被一再打破。现在,维持一家新公司的正常运营至少需要130亿到150亿元的偏股基金规模,如果谈判能力不强,需要200亿规模甚至更高。

  “世道越来越艰难了,卖基金难、运营公司难、股东想盈利也难。”一家正在筹建的基金公司的高管算了笔账,如果全部以偏股型基金计算,规模100亿元,1.5%的管理费可以收入1.5亿元,银行的尾随佣金拿走7500万,剩下的7500万里面4000~5000万是人力成本,再加上银行的一次性激励、办公场地租金、IT成本、营销费用等,根本没有结余。“所以,100亿的规模仅够勉强生存,要想正常运营,能有微利投入发展或者盈利,至少需要130亿到150亿元的偏股基金规模才能支撑。”

  据了解,对那些谈判能力不强的基金公司来说,渠道的尾随佣金已经收到了管理费的70%。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的总经理算了笔账,管理费1.5%,渠道费用高的尾随佣金能拿到其中的70%,即使有200亿规模,基金公司只能收入8000万,除去人力成本、办公成本、营销费用,还得再给渠道一次性激励。他说,“如果一次性激励不是给得过高,200亿的规模勉强有微利。”如果算上固定收益和指数类的产品,要实现正常运营,需要的规模要比200亿更多。

  事实上,新基金公司在成本压力上远甚于上一波牛市前成立的基金公司。在2006、2007年牛市的时候,基金好卖,渠道费用没那么高,四五十亿的规模就足以保本甚至有微利。比如,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大多数产品都是在上一轮牛市中发的,渠道费用不高,目前50亿规模也能做到大致盈亏平衡。

  不断攀升的盈亏平衡线对新基金公司产生了巨大压力。知情人士透露,一家最近成立的基金公司马上就要开董事会讨论增资扩股的事,“投入太大了,还没开始发产品就没钱了。”上海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的高管也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价码,新公司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扭亏,“不知道能不能扛到那个时候。”基金公司三季报显示,资产规模在13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有22家,在66家已发产品的基金公司中占了三分之一。

  在不断攀升的盈亏平衡线压迫之下,基金公司陷入发不发新基金的两难境地:公司发展要完善产品线,要为牛市铺设管道;但现实是渠道资源有限,大家争着要上要价自然水涨船高,其实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暂时不发产品是大多数公司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已经拥有多只产品的老公司。“现在是不得不发,不仅要比拼谁发得更快,还要比谁更能抗得住亏损。”前述基金公司总经理无奈地说。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综 合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行 情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