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每周酷图与思考TitlePh

美国制造复辟 中国制造转型

2011-11-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江亚琴

  “美国消费、中国制造”,是过去十年来全球经济最为主要的特征。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美元持续弱势,以及危机后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升,中国制造相对于美国成本优势将出现大幅减少。在全球进入再平衡的过程中,这个趋势将出现扭转,美国制造复辟以及中国制造升级将成为较长时间的投资主题。

  我们运用BCG对这个问题的量化分析。在过去10年中,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稳定在2%~4%之间,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由2000年~2005年的10%上升到2005年~2010年的19%,导致其单位劳动力成本占美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由2000年的3%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9%。如果假设美国在2010年~2015年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为3%,中国为17%的话,到2015年,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将占美国的17%,上升幅度接近100%。 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对比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过去10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约10%,美国约为2%。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由占美国的13%到占美国的29%。假设未来10年中国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约8.5%,美国提高1%的话,则到2015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大概为美国的40%。虽然相对2010年增长速度超过30%,但其增长速度并不能弥补单位劳动成本的上升速度。 中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对比

  

  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假设一个汽车零部件的厂商需要做一个是否在中国建厂的决定,按照前面的假设,计算出来的结果:2000年,中国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便宜65%,2010年,中国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便宜39%。如果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只占汽车零部件制造成本的1/4,那么2015年,在中国的制造成本比在美国的制造成本便宜10%。如果再考虑其他的如运输等费用,中国的优势可能就极其微弱了。

  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

  

  因此,基于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相对于美国制造的竞争力将逐渐减弱。

  对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呢?

  “美国制造复辟、中国制造转型”将成为较长时间的投资主题:1、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相对竞争力增强,而消费在居民去杠杆化化过程中难有较快增长。因此,投资美国本土制造业股票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2、中国制造公司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削弱,加入WTO后的黄金十年已然结束。制造业公司将出现分化,优秀公司必然是如70年代日本的丰田、80年代韩国的三星以及如今台湾地区的HTC一样成功转型的公司。

  (作者系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行 情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