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惨! 新私募尚未成立即遇清盘挑战

2011-11-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俊琳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原本打算借市场低点发行产品赚一笔的新生代私募,一出生就遭遇了生存考验,新产品发不出去而一再延期,私募基金的心理底线被层层打破,“去还是留”摆在了一些私募面前。

  延期频现

  日前,一家成都地区的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感到前途渺茫,一只投入了他全部精力和积蓄的新产品至今仍面临较大资金缺口,虽然几经延期仍不见起色,如果再达不到成立规模,只能清盘不做。“如果我的产品满三个月还不能成立,也只能选择清盘结束了。”他无奈告诉记者。一旦清盘,前期资金投入都将付之东流,还要为已经募集的资金支付三个月的利息。

  据其介绍,目前私募发行市场上延期是普遍现象,尤其是没有客户资源的新生代私募基金处境更为困难。“没有存量客户资源,又没有过往业绩可供参照,在市场没有赚钱效应的情况下发行产品,困难之大超乎预想。”

  来自金杉财富网数据显示,阳光私募发行的数量和规模自7月份达到年内高点之后,已经连续三个月呈现严重下滑趋势,9月份仅发行了34款产品,募资规模仅为8.57亿元。10月份则更加惨淡,截至10月25日,仅发行了11款产品,募资规模3.43亿元。

  改走不同模式求生

  在新老私募均陷入发行困境的时点,寻求新的合作模式迫在眉睫。不少苦于首募成立限制的私募基金,欲借道合伙制开启一线生机,而一些老私募基金则已经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以应对发行困局。

  据了解,不久前华鑫信托—精熙成长红利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宣告成立,该私募基金的包销方是全国首家财富管理公司——上证财富,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还有京、沪、穗等地的知名私募正在上证财富洽谈合作事宜,包销成为目前知名私募基金发行借道的一大模式。

  不过,对于没有品牌效应的新生私募而言,这一模式似乎与他们无关,一家正在讨论合伙制模式的私募基金负责人透露,由于合伙制私募没有太多限制,又能避免监管,已经成为不少新生私募的主流设计模式。前述成都地区私募基金负责人也表示,如果正在发行的产品被迫清盘结束,将考虑改为合伙制,等市场回暖再考虑其他产品的发行模式问题。

  湖南凤凰投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周强告诉记者,众多私募基金愿意借道合伙制先做业绩和品牌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当前市场的判断,相信现阶段成立的产品会很快见到效益。他告诉记者:“首先欧债危机可能会促使大国给予有条件的帮助,有助于欧债问题得到缓解;第二,国内通胀逐渐走低为准备金下调提供了条件,资金会有一个宽松的预期;三是创业板和中小板有很多机会,大盘蓝筹彰显巨大的投资潜力,因此是可以布局的时机。”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公 司
   第A006版:综 合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市 场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行 情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