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日子不好过 第三方机构直接代客理财

2011-11-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方 丽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曾经,第三方机构背靠私募基金的大树,分享过一段好日子,而今年,受私募业绩不佳影响,第三方机构日子难捱,在生存压力之下,第三方机构打起了“代客理财”的主意。

  据上海一位私募人士透露,近期有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卖私募产品,而转向“代客理财”。据他介绍,该机构将不少愿意买私募产品的客户,直接转成自己的客户,由自己的投资人员打理这些资金。“双方协商好,给予一定的比例提成,都是属于私下的合同。”另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其实很多私募人士在发展初期都是从“代客理财”开始,业绩做出名头之后再发展成阳光私募。而从第三方理财机构转做“代客理财”的情况却并不多见,应该属于部分机构的无奈之举。

  这种无奈的做法也是当前第三方机构面临生存难题的一个缩影。“今年私募业绩非常差,我们都快发不出工资了。”一家第三方机构老总就曾坦言。还有一家第三方机构员工私下透露,她进入公司以来从来没有拿过年终奖。“不过,因为第三方理财公司处于创业期,我更期待的是将来的发展。”

  今年以来私募基金业绩不佳,产品发行急速降温,使得靠私募基金发展的第三方机构陷入困境。通常,第三方机构以收取会员费,提供研究报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此外,销售阳光私募及信托产品等也是第三方理财机构重要收入渠道。销售产品时,第三方机构收取的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浮动业绩提成,其中,固定费用为每年投资者认购资产的1%,浮动收益的比例一般在3%左右。而今年阳光私募销售困难,发行数量不断缩水,浮动业绩提成更是无望,这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盈利状况造成直接的影响。

  上海一家准三方销售机构人士表示,实际上各家都有其生存隐忧,包括那些在扩容的三方机构。瑞富财富管理中心王一曾表示,由于业绩不景气,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纷纷转移目标,寻求更好的业务发展方向。而前述知情人士表示,现在的生存环境也许比之前更难,未来进行“代客理财”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可能更多,若这一震荡行情持续时间太长,整个第三方理财机构可能会进入一个洗牌的过程。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公 司
   第A006版:综 合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市 场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行 情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