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聚焦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TitlePh

当前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需要基本适应

2011-11-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贾 壮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央行昨日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前三个季度,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向常态平稳回调,M2增速从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调至9月末的13%。总体上看,这是稳健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尽管M2增速从数值上看比前几年低,但考虑到金融创新等因素,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基本相适应的。

  数据显示,在上一轮稳健货币政策时期(1998~2007年),有一半年份的M2增速低于15%,最高为2003年的19.6%,最低为2000年的12.3%,算术平均数为15.9%。央行指出,在加入金融创新等因素后,目前实际货币增速只比这一平均水平略低一些。如果再考虑到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货币存量,以及中国经济增速趋稳,那么现在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的需要是基本相适应的。

  央行认为,过去由于货币化等因素,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但在通货膨胀较高的年份,因为存在货币购买力可能下降的预期,货币流通速度一般会加快,相应减少对货币的需求。2011年前三个季度,货币流通速度正是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为了稳定通胀预期,货币总量增长也需要有所控制。

  “从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看,增长速度并不慢。”报告称,2011年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达到15.9%,比2000~2008年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同时,中国融资结构趋于多元化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债券、股票以及信托委托贷款、外汇贷款等多渠道融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对增量货币的依赖程度在下降。

  今年10月份开始,央行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中增加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两项内容,据央行在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截至9月末,两项存款分别为2.8万亿元和6992亿元。据央行介绍,银行表外理财资金和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存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的流动性和总需求。

  央行表示,大量其他创新型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如货币市场基金、资金信托投资计划、银行承兑汇票也分流了存款,致使货币供应量增速对实际货币条件的衡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因此应全面认识与看待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综 合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专 题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