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会之新能源汽车产业TitlePh

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业提速超车

新能源汽车投资三部曲:政策驱动、销量驱动和业绩驱动,三阶段时间或在2010年、2012年、2015年

2011-11-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余兵 王德安

  编者按:1881年法国人古斯塔夫·土维(Gustave Trouve)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内燃机技术进步及石化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内燃机汽车替代了电动车,并成为成熟产业。随着汽车产销规模的日益扩大,当下普遍认可的是世界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三大挑战: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空气质量污染及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这些使得车用能源及动力系统的节能环保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能源多元化、车辆节能与轻量化、排放清洁化、动力电气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而战胜三大挑战的突破口就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广义上,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定义为传统汽车,除此之外的都可以定义为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逐步确定为电动汽车。据预计,纯电动汽车2020年左右会大面积普及。

  千亿投资

  过半支持关键技术研发

  新能源汽车规划预计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这其中有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计划投入过半资金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可知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紧迫性。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整车共性技术、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关键技术、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电动辅助系统关键技术和代用燃料汽车关键技术。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常见的有“整车制造厂”+“电池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厂商”+“电池制造商”两种模式。

  整车制造成功

  公交车优先受益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关键和突破点在电池、电机等上游环节,但整车企业并没有放弃和等待,而是结合自身优势和业务需要,开展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工作,力图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尽快开发和推出新能源整车产品。

  我们预计在电池技术突破尚未明朗前,整车应用主要集中在客车领域,特别是公交车受益程度相对较大。整车企业必须具备以下特质才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成功。1,坚持主流技术路线。2,传统汽车基础扎实。3,具有一定新能源产业链。4,技术整合匹配能力。5,较快实现产业化的公司。6,市场培育和销售推广能力。7,较强的资金实力。8,整合、联盟的机会与能力。综合比较,我们相对看好比亚迪、上海汽车、福田汽车等整车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

  锂电池和钕铁硼需求大增

  优秀的能量密度及输出功率,使得锂成为无可争议的能源金属。据IIT研究,动力锂电池汽车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92.7万辆增加至2012年的177.5万辆,2018年达到583.8万辆。锂电电动车对动力锂电产生强大推动力,预计2010年动力锂电市场规模约为5亿美元,到2018年将达到160亿美元,并与小型锂电规模相当,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4.2%。

  稀土永磁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钕铁硼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永磁材料,是迄今为止性价比最高的磁体,获誉“磁王”。钕铁硼的出现,使磁性器件向高效化、小型化、轻型化方向发展。稀土永磁电机是钕铁硼磁体最大的应用领域,约占总量的70%。国内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来超百亿元钕铁硼市场。预计从2010年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万辆增长到526万辆,复合增长率74%,2020年国内电动车用钕铁硼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以中科三环、宁波韵升为代表的国内钕铁硼生产企业,产品已被国内、欧美汽车厂商试用,只等订单到来。

  电机驱动产业链发展

  我国电机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快速成长,将带动相关投资机会:1,混合动力车产业链;2,纯电动汽车业产业链。按产业规划新能源汽车规模目标测算,电机驱动系统将在3年-5年内形成200亿-300亿产值的产业规模。

  目前国内电机驱动系统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1,具有传统整车及其零部件生产经验的企业,如万向集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东风集团、深圳五洲龙、玉柴集团、中国南车等;2,具有其它领域电机生产经验的企业,如大洋电机、中纺锐力等;3,专门针对电动车成立的电机企业,如北京精进电动、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自动化等。

  从新能源整车应用程度看,为电动客车配套的电机企业最早受益,如万向、南车、五洲龙等,该领域的先行者市场地位已经较为稳固。长远看,最大的蛋糕依然是配套私人用车,但推进速度较慢。

  充电设备将先于市场爆发

  在政策支持下,我们预计2011年以后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乘用车将呈现爆发性的增长,从而拉动充电站需求。从历史和国外经验看,电动汽车充电站一般先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预计到2015年我国充电站建设投资有望达到48亿元。

  2009年初,国家电网曾经做了充电站的十年长期发展规划。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充电站数量将达到1700座;到2020年我国充电站数量有望达到10000座。我们认为,这一规划在电动公交车和PHEV、EV乘用车的共同拉动下,有望成为现实。预计未来2015年的直接充电设备市场容量可望达到24亿元以上。

  投资逻辑

  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将经历三部曲:政策驱动→销量驱动→业绩驱动。我们判断三阶段的发生时间分别在2010年、2012年、2015年左右。

  我们建议遵循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的投资顺序;先上游资源和核心部件(电池、电机等),待核心部件技术成熟后再投资相关零部件(电动转向、电动空调、电动制动系统、机电耦合系统、电动助力、电动水泵、电动油泵、电动空气压缩机)。估值上,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应获得不低于网络股的估值,30倍-50倍定价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建议从以下指标来判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启动时点:电池性能、车辆功率、产品稳定性、电池能量与车辆行驶里程和寿命周期综合成本。

  公司选择方面,建议寻找具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资源优势企业、拥有较长产业链的企业,不容忽视传统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及整合、联盟的机会与能力。目前情况看,比亚迪、上海汽车等公司在合资合作方面工作开展较好。

  (作者系平安证券汽车团队研究员)

  整车企业新能源发展能力评价

公司 传统汽车技术 新能源 新能源 技术 产业化 行业整合 市场培育 资金实力 合计

简称 技术路线 产业链 整合 与联盟 与开发

比亚迪 4 5 5 5 5 5 4 4 37

上海汽车 5 5 5 4 4 4 4 5 36

福田汽车 4 4 4 4 4 5 5 4 34

宇通客车 4 4 3 4 4 3 5 4 31

一汽轿车 4 4 3 4 4 3 4 4 30

江淮汽车 4 4 3 4 4 4 4 3 30

长安汽车 4 4 3 4 4 3 3 3 28

曙光股份 3 4 4 3 4 4 3 3 28

安凯客车 4 4 3 3 4 3 4 2 27

金龙汽车 4 4 2 4 3 3 4 3 27

东风汽车 4 4 3 3 3 3 3 3 26

中通客车 3 4 2 3 3 3 3 2 23

海马股份 3 4 2 3 3 2 3 2 22

  我们设计了整车企业新能源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及评分表,分八项指标,每项评分最高为5,合计总分最高为40

  数据来源:平安证券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综 合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专 题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