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月底出台

收储价预计为2.02元/斤

2011-11-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 哲
  大连大豆期货走势图 (吴比较/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李哲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月底将正式出台,市场预计收购价在2.02元/斤,较2008年以来的1.90元/斤有所提高,与当前市场价相当。分析人士指出,国储政策对于大豆价格走势提振有限。

  近日,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成为大豆期货市场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市场普遍预期在国产大豆收购价为2.02元/斤(也即4040元/吨)。这个价格基本和当前市场收购价格相当,并无太多吸引力,农户惜售观望情绪浓厚。

  我国大豆生产近年来持续下滑。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豆收购价格涨幅要远低于小麦玉米稻米等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这导致了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显著下降。近几年以来,国家多次上调小麦等主粮最低收购价格,但大豆价格并没有相应调整。

  目前,国内大豆收储价格一直停留在2008年制定的3800元/吨的收储水平。而由于受到种植成本上升影响,东北豆农生产费用普遍提高20%左右,因此农民普遍有较高的售价预期。东北豆农普遍希望大豆价格能够达到2元/斤以上,显然3800元/吨的收储价格已不能满足其期望。

  目前,东北产区大豆收购有价无市,农民惜售观望浓厚,低于2.0元/斤普遍不售。且今年黑龙江部分新豆质量不乐观,普遍粒小,存在出油率较低情况。从本土中小大豆压榨企业收购情况看,多数企业挂牌收购一般在2.00元/斤-2.04元/斤,比较前期价格变化不大。部分地区贸易商已经收购不到大豆。

  尽管国产大豆收储预期提高,但是并没有提振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当前美豆仍在1200美分下方,而国内大豆期货主力1209合约昨日收盘在4345元/吨。由于10月初以来,中国对美豆的采购量下滑超过30%,后期中国采购能否完成赶超去年难度较大。虽然近期有传闻中国采购美豆增加,但这需要一个持续性采购来完成数量上的缺口。加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买家普遍持有观望心态。

  目前,北半球大豆生产情况基本确定。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全球2011/2012年度大豆产量相比上年度略有下降,期末库存也出现小幅回落,这显示未来全球豆类供应将略显紧张。这其中美国2011/2012年度的大豆产量预估为8289万吨,中国大豆期初库存预估为1456万吨,产量预估1400万吨。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仅为1350万吨,较上年减少10.50%。但是南美大豆生产情况稍好,巴西、阿根廷大豆增产明显,较好地弥补了因美豆减产而出现的出口缺口。

  分析机构油世界预计,中国有望在2011年四季度增加大豆进口,并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我们预计今年9月至11月阿根廷和巴西向中国的大豆出口将触及创纪录的64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06万吨翻了一番多。”该机构称。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综 合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专 题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