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期待基金业的IBM发现者

2011-11-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 楚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股神巴菲特又一次不走寻常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日前向IBM投资107亿美元,成为该公司最大的两个股东之一。全球资本市场一时间炸开了锅,多少年前就声称因为看不懂而不会投资科技股的巴菲特,为什么突然对科技股开了窍?

  事实上,自本世纪初,IBM就开始了战略转型,从一家硬件生产商向软件服务商转变。尤其是IBM把个人电脑(PC)和硬件业务分别剥离给联想和日立之后,IBM的服务性收入已逐渐占据其盈利的50%以上。显然,巴菲特看中的是IBM良好的客户粘合度、稳定的现金流和在技术服务领域一流的口碑。

  巴菲特的投资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做投资不要轻易给自己预先限定一个框框,而应该与时俱进,敏锐捕捉市场给予的机会。十年前,又有几人会预测到IBM这家老牌企业会“老树发新芽”,成长为一家软件服务巨头!巴菲特当初不投资科技股,很幸运地逃过了科网股的泡沫,时过境迁,IBM今非昔比,巴菲特经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后,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且果断出手,短时间内就有斩获。

  第二,投资要有长远眼光,不能人云亦云。环顾当前的基金投资,市场热点一变,基金经理观点也掉头转向。长期以来,基金投资趋同性严重,很多基金经理喜欢赶时髦、追概念,没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当然也就做不出优秀的业绩。在新基金发行中也有这种一窝蜂的毛病,当地产金融股上涨时,基金公司抢发地产金融类基金;当新兴产业火热时,基金公司又抢着发新兴产业类基金。归根结底,基金投资不是基于为持有人带来更高收益,而是盲目追逐热点和概念,丧失了专业投资人对基本面的深度理解和独立判断。其结果必然是基金投资抱团作战广受诟病。

  现在,基金公司投研人士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周期性的大盘蓝筹股机会将大大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投资机会的集中地。不过,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产业也一样可能成功转型,成为极好的投资标的,投资界人士切不可顾此失彼。

  期待中国基金业早日出现IBM发现者!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公 司
   第A006版:综 合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市 场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投资家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专 题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数 据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